每次去深圳,只要時間允許,我必定去當地雞檔買閹雞。閹過的公雞無慾無求,所有的精力都用來養生,故此肉質份外嫩滑,散發特殊香味,那是一種甜絲絲的油香。
雞好,最好的吃法是隔水蒸,或者煮熟後點葱油或豉油吃,吃的是雞的原味。這個時候會明白,「雞有雞味」絕非笑話而是吃雞的最高境界。煮雞的水,丟一把粉絲和黃芽白進去,便是一煲清甜暖胃的好湯。
天氣太冷的話,我喜歡用它來自製雞煲,雞好,所以事先不必用任何醃料醃製,直接用薑葱起鑊,丟進雞塊快炒,灒紹酒,調料用最簡單,最基本的生抽、老抽即可,以少許糖吊出新鮮雞本身的鮮味和甘甜。雞肉八成熟後轉入砂煲或邊爐鍋,餘下的兩成端上台後再由邊爐方式完成,便成了自製雞煲。
不知甚麼時候開始,坊間興起一股雞煲熱,很多朋友跟我說起「奇味雞煲」、「香辣雞煲」時眉飛色舞,我總是不置可否地笑笑。深圳有不少雞煲店,以重慶口味為主。重慶冬天濕冷,當地人喜歡把食物放在火鍋或電爐上進食,以保持溫度,主菜吃完了,加一些水,丟蔬菜、豆腐進去,一樣吃得熱烈熱鬧。所以,重點不是食物,而是溫度。冰鮮雞,或者雪雞加大量醃料醃上三兩個小時,炒時再加入大量的香料,以及洋葱、唐芹、芫茜等配料,雞塊入口,盡是醃料、調料和配料的香味。
新春期間,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街巿買隻走地雞,自製雞煲招呼拜年的親友,吃個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