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把脈:三年內爆煲? - 鍾維傑

樓市把脈:三年內爆煲? - 鍾維傑

近期讀到一些經濟文章,當中有人提及未來兩、三年會有另一次嚴重經濟事故,其中原因是上次金融海嘯問題仍未解決,許多經濟不平衡現象還存在,即部份資源包括資金未被有效率地運用,尤以一些受政策導致的。
上述見解有賴經濟金融專家評估,只是直覺上也有同感,為甚麼?如下:
一)資金依然氾濫:QE1、QE2效果逐漸浮現,亦製造資產升價遊戲,如香港樓價急升。資產升價本身並非問題,如由收入增加帶動的,但這次是資金導致,不少更由借貸組成,若有風吹草動,「落雨收遮」之後果會很嚴重。

印銀紙須配合經濟生產

因此,這亦解釋為何一些政府嚴陣以待這樣印出來的資金,但香港推出對付樓價上升的措施,有如用如來神掌較弱之第一、二式對抗強勁的天殘腳,且15%額外印花稅的效應亦似煙消雲散,樓市已回復「前」景。
然而,也難怪責投機投資活動多且頻密,一來資產因為資金多且利率平而製造出來的升價預期甚有魔力,二來紅簿仔的利息少得可憐,千萬存款也難度日,惟有買樓收租。
再者,類同現象亦在一些發展中經濟體系出現,如內地或部份亞洲國家,亦即有事故時會變得全球化。
要記住,印出來之銀紙要有適當經濟生產活動配合,否則通脹、資產泡沫等遲早會來,以抵銷這些銀紙。
二)互聯網:近二十年,它的出現令通訊變得便宜、快捷兼頻繁。然而,互聯網訊息可以是準確、不準確、有益、無益、有見地或純廢話等。
無論訊息是何類或水平,皆有機會被(全球)廣泛地認同或追隨,如以往香港電影只拍給香港觀眾看,現則有國內以至進軍世界的機會。這有機亦有危;機在於可收納世界觀眾,危則在連原本之本地觀眾也被別人吸去。這表示,一些事物被注視或吃香時,不難出現非常甚至過份集中的情況,如發展中之經濟可能有潛質,但當全球均向其投資時,就很容易出現資產價格被高估兼有泡,令原本好事變壞事,增加爆煲機會。
上述亦是「黑天鵝」作者塔利布(NassimNicholasTaleb)之Extremistan(簡譯「兩極化傾向」)論調;若某東西或服務是可經互聯網滿足需求,便有人會搵到好多好多食,但更多人會不夠食。
將上述之錢多+互聯網驅使之集中傾向=不爆尤是可,一爆必大鑊。

鍾維傑
「地產得」獨立房地產分析網站
http://www.Real-Estate-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