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旋律 - 邁克

幸福的旋律 - 邁克

生得晚的你不知道,當年《仙樂飄飄處處聞》受歡迎的程度多麼巴閉,不說別的,那十多首插曲就唱到響徹雲霄。最紅的應該是《DoReMi》,一夜之間成為操英語地帶的兒童聯合國歌,要不是文革不遲不早一九六六年席捲神州,恐怕蘇州河畔的小朋友也會追隨茱莉安德露絲姐姐,搖頭晃腦「doeadeer,afemaledeer」。藏在急凍格多年,現在才驚覺它的歌詞完全不可能譯成其他語言,七個音符的註解無一不是莎士比亞家秘傳的「字噴」,上面引的第一句是好例子,直譯「母鹿是隻鹿,是隻雌鹿」簡直貽笑大方,連「阿媽係女人」都比它聰慧機靈。擔任中文字幕翻譯的高人,以什麼方法化解這種疑難?真恨不得搭上時間穿梭機,潛回去一看究竟。
幼稚園唱遊堂的材料,長大後一想起雙頰泛紅,在美國那十年提都不願意提,生怕花的孩子們揭穿小資中產出身,活生生被打成黑五類。於沒文化的小鎮成長不足為訓,口味低俗就咎由自取,況且百老匯音樂劇改編的電影過時了,在荷里活新貴如哥普拉史高西斯作品裏出入的,不是黑手黨大佬就是的士大佬,那個佐治魯卡斯未點起星球大戰火頭之前,倒曾經把《美國風情畫》填滿插曲,不過他鍾情的並非老套的showtune,而是五六十年代飛仔飛女趨之若鶩的樂與怒。來了巴黎,有一次電視播映一部舊片叫《幸福的旋律》,發覺原來他們取名字的功力,有時水皮到直逼台灣的《真善美》。以一種「又睇下你衰成點」的心態姑且看看,不料開場不及五分鐘,眼淚不請自來,而且不忍心轉台,嗚嗚嗚看到大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