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馬照跑,舞照跳」過去是內地官員讓香港維持社會制度不變的比喻,但回歸後,舞照跳情況卻逐漸失色。見證着香港經濟多次大起大落的灣仔杜老誌夜總會,數日前突然結業。去年經濟有起色,但燈紅酒綠的銷金窩卻魅力不再,業界除歸咎內地和澳門娛樂事業急速發展,更批評政府推禁煙政策,將香港娛樂事業推向死亡邊緣。
怨禁煙政策損失生意
位於灣仔的杜老誌夜總會近日重門深鎖,本報無法聯絡該店負責人,但業界指夜總會已經停業多天,估計是由於經營困難。
亞洲夜總會總經理李雄表示,去年香港經濟雖見起色,但無法扭轉業界步向衰落的厄運,「政府一禁煙,我哋已經少咗好多生意」。李雄又指,內地和澳門娛樂事業發展得有聲有色,搶走香港不少顧客,再加上女公關人才短缺,削弱夜總會吸客的「生招牌」。
杜老誌夜總會創立於六十年代,一直走高檔路線,是港島區夜總會龍頭,與九龍區的大富豪和中國城夜總會齊名。八、九十年代是香港經濟黃金時代,同期香港電影市場發展蓬勃,據講當年不少編劇和導演,都是到夜總會跟投資老闆摸酒杯底洽談劇本,因此杜老誌也成為娛樂圈名人聚腳點。
然而,香港回歸後先後遇上金融風暴和科技股泡沫爆破,經濟連番滑落,迫使杜老誌於02年結業,大富豪和中國城也於02、05先後結業。導演彭浩翔曾於03年拍攝電影《大丈夫》,部份情節於杜老誌夜總會取景作為致敬。
直至06年杜老誌重新開業,但生意已今非昔比。李雄慨嘆:「好似杜老誌呢啲大場,一晚都未必做到10萬蚊生意,其他細場可能得1、2萬咋。」他形容香港的娛樂事業早已是夕陽工業,預料市場會繼續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