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王與股聖 - 盧峯

賭王與股聖 - 盧峯

賭王接班人爭奪戰越鬧越精采,比「溏心風暴」+「金枝玉孽」還要好看,比編劇關起門brainstorming後度的橋還要精采,他一家幾房人才是不折不扣的金牌編劇。
跟賭王相比,股聖畢菲特的接班人問題雖然同樣迫切,戲劇性及可觀性卻遠遠不及。較有瞄頭的是當市場盛傳八九年天安門廣場前總指揮李祿可能接棒的時候,大家禁不住拿天安門廣場跟華爾街的交易廣場相比,看看兩者有何共通之處,想想李祿如何脫胎換骨,如何從熱血革命者變成市場大鱷,專門擇肥而噬。只是過不了幾天,李祿接班這台戲就落幕了,股聖宣佈委任一位不見經傳的基金經理接手投資業務,他自己則留任巴郡「總舵主」。
股聖生活簡樸,家中只有一位老伴,沒有長房、二房、三房、四房,爭產、爭接班的戲碼自然難跟到處留情的賭王相比。但更重要的恐怕還是股聖及家人對財富的態度跟賭王一家迥然不同。對股聖來說,四百多億美元的巨額財富只是他成就的一個指標,只是他歷年努力投資工作的成績表,不是甚麼神聖不可侵犯的聖牛,更不是甚麼千秋萬代的功業。此所以他很早就宣佈把九成以上的身家捐出,用在慈善事業上。少了九成身家,股聖讓人可以爭的產大大縮水,爭的興趣自然降低。
股聖的子女顯然也接受老爸賺錢是老爸的事這個觀念。他們每一個都發展了自己的興趣,自己的小小事業。長子在伊利諾伊州有個農場,熱心生態運動;女兒則醉心慈善事業;五十二歲的幼子是個音樂家,長居紐約,有自己的天地。三個子女可說各自各精采,對老爸沙中淘金的投資事業沒有興趣,沒有任何參與,沒有試圖建立自己的勢力搶佔家產。
賭王卻不同,每個子女都在他身邊團團轉,都在他的商業王國佔一席位,分一杯羮。到賭王要交班,自然大家搶着伸手去接,令接班的過程,人氣旺盛,戲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