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年財」變嗜賭陷阱

「發新年財」變嗜賭陷阱

【本報訊】人們常說「發新年財」,意頭雖好,卻是沉迷賭博的陷阱。明愛展晴中心平均每月收到5,000個戒賭查詢電話,新增個案則約有45宗。督導主任鄧耀祖表示,農曆新年是賭博高峯期,求助戒賭的個案明顯增多,甚至超越世界盃賭波熾熱期間的一倍。
「發新年財嘅訊息已經傳遍香港社會」。鄧耀祖說,六合彩、賽馬及澳門各賭場於新年期間加碼宣傳,令「發新年財」的觀念根植社會各階層,很多市民認為單靠打工不能致富,「點樣可以發財呢,惟有參與賭博」。
中心戒賭輔導員許嘉豪指,每年1月底至2月初是賭博高峯期,不少打工仔獲發雙糧、花紅,連同該月的薪金都全部投進賭海,結果沒錢過年,要靠親友接濟。他說去年農曆新年剛過,一名求助者因到澳門賭錢,欠下高利貸,遭人押返港澳碼頭,逼不得已躲進廁所致電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