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不足需求有限 李嘉誠願望落空港拒跟星拓商業信託

保障不足需求有限 李嘉誠願望落空
港拒跟星拓商業信託

【本報訊】據悉,港交所(388)上市委員會基於商業信託(BusinessTrust)對投資者保障不足,以及市場需求有限兩大原因,未擬提議港交所及證監會,跟進研究在港發展商業信託。委員會不會因為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和記黃埔(013),把發展成熟的葵涌及深圳鹽田碼頭,打包成商業信託,分拆在新加坡上市,便匆匆把新加坡一套搬過來香港。 記者:高淑嫻

和黃本月初宣佈,把葵涌及鹽田碼頭以商業信託形式,分拆到新加坡上市,捨港取星,理由是香港沒有商業信託的相關法例,旋即引起市場熱烈討論香港是否輸給新加坡,需否引入商業信託。和黃主席李嘉誠曾稱,日後香港若引入有關上市形式,便安排該信託回港作第二上市。
據了解,負責上市事宜的上市委員會,曾在近期會議上討論此事。消息人士透露,上市委員會成員普遍認同網上財經評論員DavidWebb的看法,認為商業信託的運作模式對投資者保障不足。須知道商業信託結合普通公司與信託的特質,跟普通公司一樣經營業務,但整盤生意由託管人(Trustee-manager)替信託實益擁有人(即投資者)經營。

和記港口捨港取星掀討論

根據新加坡條例,投資者要炒掉託管人,須集齊75%投資者的力量,和黃在分拆後持有和記港口信託25%,只要增持一個信託單位,其他股東已經無法更換託管人。而且,要集齊75%股東的力量又談何容易,因此,和黃只是持有25%,已可輕易透過委任託管人來控制整盤生意。
當然,香港可針對此情況收緊要求,但香港需否推出商業信託,亦涉及市場需求問題。商業信託的最大賣點是派息穩定,雖然不似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一樣規定派息比率,但可把經營現金流派給投資者,讓投資者有穩定股息收入,屬於收益型投資(YieldPlay)。
打包成商業信託上市的,通常是有穩定收入的業務,如租船、基建及公用事業,現時新加坡上市的商業信託,便有3隻與航運有關,海運信託包括太平海運信託(PacificShippingTrust)、首航融資信託(FirstShipLeaseTrust)及瑞克麥斯信託(RickmersMaritimeTrust)。
投資銀行界人士指出,雖然部份本港投資者喜愛收益型股份,但大部份偏好增長型,「最好一日升5%至10%,一年收益率3%至5%未必吸引到他們。」香港曾仿效新加坡推出REIT,全部規定派息比率高達90%,但自領匯(823)05年底上市後,至今只有7隻REIT掛牌,睿富去年更取消上市地位。

和黃月初分拆包括葵涌碼頭等資產,在新加坡上市。

增長型股份較收益型受落

老生常談的是,當市場有需求,投資銀行及公司一定前仆後繼地推出有關產品,以REIT的上市數目及交投,可見這類以收息作招徠的投資產品,在香港吸引力有限。港交所需否因為和黃以新招套現,就立即引入商業信託頓成疑問。

小資料
商業信託收益穩

香港目前只有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沒有商業信託(BusinessTrust)。商業信託結合公司與信託的特質,跟普通公司一樣經營業務,但是由託管人替信託實益擁有人,持有並管理相關資產。
商業信託的賣點是可以給予投資者穩定收益,故適用於基建及公用事務等提供穩定增長及現金流的業務,是收益型投資產品(YieldPlay)。有別於香港,在新加坡,商業信託及房產信託基金轉讓均毋須繳交印花稅,涉及離岸基建的商業信託託管人更享有稅務優惠,首10年的入息稅率僅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