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透視:告別低檔次製造大國 - 郭小民

國策透視:告別低檔次製造大國 - 郭小民

去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為10.3%,超過39.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金融危機後,仍錄得雙位數字的增幅,確是驕人;就連日本首相菅直人出席達沃斯論壇時,亦借此數字大打以退為進的經濟牌,要求中國在國際上擔起更大的責任。菅直人未有提到責任的內容,但不用多猜也曉得是人民幣升值和擴大進口。站在日本的立場,當然還要增加稀土進口。
中國經濟跑贏日本並非新鮮事。去年8月,日本公佈第二季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按美元計算為1.28萬億美元,中國第二季GDP為1.33萬億美元,當季已超過日本。值得一提的是,09年中國人均GDP是3566美元,排名世界第99位。日本排名世界第16位,人均GDP為39573美元,是中國的10倍以上。上述數據是公開的,菅直人亦明知,但他選擇以中國「責任論」而非「威脅論」,高招。因為,目標明確,就是要中國崛起成本貴一點。

要善用資源兼善管政策

對於菅直人的要求,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同一場合作出這樣的回應:「我們不能只看到奧運會、世博會這些繁榮的一面……還有聯合國標準下的每人收入1元錢的,有1.5億人。」1元錢數字來得震撼,惜陳德銘沒有詳述。
陳德銘高呼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不容置疑。小民對陳德銘的話不盡認同,中國目前約有13.4億人,逾一成活在極度貧窮環境,令人神傷;此現象雖然並非中國獨有,但中國領導層絕對有力扭轉形勢。解決招數離不開善用資源、善管政策等。
其實善用資源與善管政策是一體的,以4萬億刺激經濟大計為例,雖穩了經濟,但衍生了貨幣超發及加速通脹、樓價炒風難遏等後遺症,結果,當高通脹遇上收入不均,就更凸顯內地貧富懸殊。如今人行冀通過收緊貨幣政策,中央則推「國八條」及房產稅等遏樓價措施圖救亡,但藥方能否治好後遺症,還看政策能否獲地方政府及企業支持。

三農谷水利慎防新泡沫

小民在過去幾天瀏覽多個新聞網站後,發現經濟學者、地產商、甚至市民對「國八條」與上海及重慶開徵房產稅不看好,有人更形容是「一隻鞋子的力量,既不疼也不癢。」
善管政策說易行難,但需正視,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按內地地方領導慣性,首年亦是「豪擲」之年。上周六,中央推「三農」一號文件,力爭今後10年全社會水利年平均投入比去年高出一倍,未來10年陸續實施約4萬億元投資計劃,估計未來5年中央投資約佔1萬億元。
其實,今年「三農」谷水利工程早已流傳,地方政府與企業界亦已通氣,作出部署,連股民也多次炒作,但4萬億元畢竟是個大數目,利益集團可開動超級引擎發圍,要水利這民生項目不衍生新泡沫,中央就要制訂一套有效的監控系統。
「十二.五」期間,中國肯定會調整經濟結構,告別低檔次的製造大國,因此善管政策十分重要,管得好,不但減少後遺症,中國人均GDP也有機會躋進強國之列。
郭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