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本港報章財經版,曝光率最高的字是甚麼?由分「燊」家一、二、三與四房,到「國八條」第一、二和三套房,總是離不開一個「房」字。
國務院春節假期前推出新「國八條」,落「重藥」調控樓市。新「國八條」規定,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和樓價升幅過快的城市,即使是擁有當地戶籍家庭,亦不能購買第三套房,即是夫妻名下各有一層樓,都不可以再買樓。在此之前,內地實施限購令的27個城市,執行程度有所不同,廣州更容許戶籍家庭,不論擁有樓房數目,只限制現有基礎上,最多只可多買一間。但在新「國八條」政策下,廣州等省會城市,將更嚴格執行限購令。
內房股已反映利淡因素
國務院早在去年4月17日推出「國十條」,並把第二套房首期比例,由四成增加至五成,按揭貸款利率不可低於基準利率1.1倍。新「國八條」下,第二套房首期比例進一步增至六成。然而,新「國八條」中最為辛辣的,必然是新「國八條」的第三條,個人購買住房不足5年轉手交易,將按銷售收入全額徵收營業稅,即使是普通住房都一樣要收。
筆者去年10月24日在本欄撰文《港股走勢有大變數?》指出:「從人行過去一個月的舉動分析,實在不難發現內地打壓房地產決心,內房股難免受到影響。」筆者上述預期亦已出現在內房股去年年底跌勢中。
筆者曾撰文《翻不了牆的「新國十條」》建議,若論短期反彈「值博率」最高內房股,有短債比例低於一成、債務結構健康的華潤置地(1109);主力發展商業地產,去年(即前年)股本回報率高達30.7%的明發集團(846);以標準化模式發展商場的寶龍地產(1238);擁有世博概念,主席許榮茂連番增持的世茂房地產(813)等。華潤置地和世茂房地產,推介後到去年10月建議減持時,亦曾錄得不俗回報。其中明發集團和寶龍地產,即使持有到現在,仍較推介時上升13.5%和16.7%。
內房股過去3個月持續弱勢,料已逐漸反映政策利淡因素。新「國八條」,沒有「房」煩,要多幾「房」,可能更煩。
黃德几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董事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