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你玩」、「蒜你狠」、「糖高宗」等等,都是去年內地的「潮語」,諷刺產品價格高漲,影響民生。人民銀行於去年10月突然同步上調基本存貸利率,其後的聖誕節又出其不意再次調升利率,有謂中國已踏入加息周期。
中國加息主要是因為通脹強勁,食品價格大升,而近來天氣惡劣亦令情況惡化,其他理由還包括持續打壓樓價、降低實質負利率,以及吸收市場過剩的流動性。
雖然中國去年12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較11月略為回落,但仍貼近預期上限。物價高企勢必成為今年宏觀經濟調控的主要任務。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表示,中央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穩定物價。
德盛安聯資產管理成員公司研富(RCM)亦預期,第一季中國通脹仍將保持強勁勢頭,全年計CPI會有4至5%升幅。另一方面,為避免通脹引發社會動盪,工資亦會隨之上揚,預期升幅會達雙位數字。至於市場流動性方面,必須注視貸款增長趨勢,預期今年新增貸款升幅介乎15至17%,較去年的19%略減。
雖然預期內地貨幣政策會保持相對溫和,但面對高通脹及強勁經濟增長,研富預期今年中國將會加息3次,總計加息75點子。
僅短期恐調整
綜觀過去幾年歷史經驗,中國加息,股市往往不跌反漲。根據彭博統計,2004至2007年間,人行共加息7次,而加息當天或下一個交易日,及加息後的1個月,上證綜指以上漲收市的機會率較高。
7次加息當中,僅2007年12月那次為跌市,而唯一下跌的一次,是因為當時全球股市正值金融海嘯,A股也難逃全球股市的系統性風險。總觀來看,加息後的1至3個月,上證綜指多錄得正回報,且平均漲幅約6%。
加息對於股市可能構成短期負面影響,然而長遠則屬利好。一般而言,在加息之初,市場需要時間調整,因而可能會出現短暫下跌,但隨着進入加息循環,股市就會開始進入牛市的大幅上升行情,觀察2000年至今,中國加息後伴隨而來的,就是上證綜指短線整理後的上漲行情。
總體而言,中國加息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加息對股市並非一定構成負面影響,反之,若能好好把握,或會帶來資產增值的機會。
德盛安聯資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