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剛發表的國情咨文(StateoftheUnion)拿前蘇聯的太空成就──人類第一顆太空衞星Sputnik做文章,明示暗示美國在高科技、經濟發展上已落後於人,必須痛下決心加大投資,加幾把勁以挽回頹勢。訴諸美國人「唔衰得」、「唔肯認第二」心理的激將法有的時候真的管用。一九六二年已故總統甘迺迪在休斯敦發表的「登月演說」就用上了這一招。由於登月工程所費不菲,並且是長期開支,國會及公眾未必願意支持。甘迺迪便大打「激將牌」,坦言美國在載人太空計劃方面已較蘇聯落後,在未來一段時間也趕不上。他是這樣說的:"Tobesure,wearebehind,andwillbebehindforsometimeinmannedflight.Butwedonotintendtostaybehind,andinthisdecade,weshallmakeupandmoveahead."(我們的載人太空計劃肯定比對手落後,未來一段時間也難以反先。但我們不會久居人後,十年內我們便會扭轉局勢,超前對手)。
透過這樣的激將法,甘迺迪成功推銷花費高昂但效果成疑的太空計劃,而美國也真的在登月計劃上反先蘇聯,讓杭思朗成為踏足月球的第一人。
奧巴馬不是要登陸火星,他比較腳踏實地,想的是提升美國的硬體基建,包括興建全國高速鐵路,打造全國高速寬頻網絡,改善公路網等。只是借用Sputnik及前蘇聯經驗未必能打動美國公眾,特別是年輕人。對很多美國人來說,Sputnik就像盤古初開的事那樣,大部份人已忘記了它帶來的危機及震撼。此外,前蘇聯在二十年前已解體,剩下的俄羅斯根本不足為患。拿這些幾乎被遺忘的歷史片段、過時的強國刺激人心,引發共鳴,肯定事倍功半,甚至被當作「耳邊風」。
對剛取得眾議院控制權,取得審批預算大權的共和黨人來說,奧巴馬吹的笛不但不中聽,更是一個陷阱,他們肯定全力抵制。改善美國的硬體基建,大搞基建在奧巴馬口中是關乎整體利益、整體競爭力的大動作,問題是這樣的大動作跟共和黨的經濟理念背道而馳。從列根總統年代開始,共和黨就以低稅、小政府作為主要經濟政綱,對政府大灑金錢,大肆干預、刺激經濟深惡痛絕。偏偏奧巴馬今次以擔心落後於人而大搞基建,意味聯邦政府大興土木,大力插手經濟事務,催谷經濟復蘇;以縮小政府為己任的共和黨自然不願支持奧巴馬的宏圖大計。
此外,共和黨今次勝出國會中期選舉,打出的旗號是削減赤字,壓縮政府開支。大搞基建能否提升美國的競爭力,重振經濟動力誰也說不準,但這些項目涉及數以千億元計的投資及開支,短期內極可能令政府財赤擴大。一心減赤的共和黨人怎麼可能跟奧巴馬合作?
最後還有政治計算。奧巴馬民望正從谷底回升,假若跟他合作大搞基建,令經濟復蘇得更快更有力,他將會更受選民支持及擁戴,共和黨候選人要在二○一二年打敗他重掌白宮便會非常困難。為免增加奧巴馬連任的本錢,為免民主黨可以借奧巴馬的聲勢在明年捲土重來,共和黨即使不全力杯葛搞基建,也肯定會拖得就拖,令奧巴馬一事無成。
文:盧峯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