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我希望我最後的標點符號是一個完完整整的句號。」這是司徒華臨走前的心願。一個六四還沒有平反的冷夜,華叔的至親一起追思,一起重溫華叔對家人的愛、對教育的熱誠、對國家的關懷。感動的淚水、衷心的致敬,為華叔一生畫上完整的句號。
記者:蔡元貴 蔡朗清 林社炳 倪清江
司徒華追思會昨晚在尖沙嘴浸信會分三時段進行,親友師生、教育界及泛民主派友好,共2,000多人應邀出席與華叔最後的約會。禮堂佈置簡約,主禮台前正中央是華叔的遺照,由18個以百合花為主的花圈及花籃簇擁着,花籃是司徒華的家屬、支聯會、民主黨及多個教育團體致送。兩邊輓聯寫着:「主賜我以力量,戰友我愛你們。」
大會向各人派發一份《永遠懷念司徒華》紀念冊,概述了華叔的生平,附上華叔許多生活照,並由親友分享華叔生前種種往事。紀念冊末頁寫上華叔的遺願:「我希望我最後的標點符號是一個完完整整的句號。」
播放生前片段
追思會晚上7時開始,出席第一場的是華叔的摯友和師生,包括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與前行政會議成員李鵬飛。各人先肅立讀經、唱詩及祈禱,禮堂隨後播放司徒華的生前片段,約五分鐘的短片,最後一段以司徒華回顧自己人生作結:「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其實唔係話過往生命當中冇風雨、冇陰晴,當經歷過之後,家望番轉頭睇吓,覺得都幾好吖。」
華叔幾位家屬在第一場追思會致辭,其中五弟司徒衞幹在台上朗讀了司徒華酷愛的一首詩,是現代詩人艾青的《我愛這土地》:「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着的土地,這永遠洶湧着我們的悲憤的河流……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為甚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二妹哀慟致辭
跟華叔相依為命75年的二妹司徒嬋這晚最哀慟,她說跟華哥的合照太少,但不代表華哥對家人不關心。華哥從小開始照顧妹妹無微不至,小時候背着妹妹上山捉金絲貓;長大了,六四後工作很忙,但嬋妹病倒入院時,華哥一樣抽空探病,倦得在妹的病榻旁睡着。說到這裏,司徒嬋便哽咽起來。
第二場是教育界的追思會,教育局局長孫明揚也有出席。致辭的教育界代表,對司徒華為教育所作貢獻無不推崇備至,其中教協會長馮偉華說,司徒華最愛別人對他的稱呼並非「華叔」,而是「司徒先生」,因為他熱愛教育,一生心血投入教協,推動教育改革。
最後一場是泛民友好追思時段,支聯會、民主黨、公民黨等代表均有出席,也有從美加遠渡歸來的海外民運組織成員。各人的分享集中表揚司徒華對中國民主運動的無私奉獻,支聯會青年常委葉楚茵代表內地數十位維權人士致悼辭,對司徒華為內地民間的畢生無私付出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