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IPv4標準的互聯網協議(IP)地址真的耗盡了。自從兩年前,全球的互聯網協會,包括我們在香港的分部,一直提醒業界,為這一天早作準備。一年前,我們根據負責分配互聯網地址的機構預算,以為這「末日」將於今年9月來臨,結果,IPv4地址提前在這星期內隨時完全派完。
現在通用IP地址的標準IPv4,只支援大概40億(2**32)個網絡地址,很久前我們已經知道遲早用完。所以,互聯網工程任務小組(IETF)早在1994年已認可新制式的IPv6,可支援2**128(約3.4×1038)個地址;維基百科指:「這等於在地球上每平方毫米(mm**2)有6.7×10**17地址。」原來末日反而帶給我們一勞永逸的重生方案,為何無人理?
也許,把問題拖到最後才處理是人類天性,但現在IPv4地址真的用光了,還有何藉口?IPv4地址提前派完,除了因全球互聯網用戶數目不斷上升(國際電訊聯盟本周預測,全球網民總數今年內將超過20億,達世界人口三分一以上),互聯網供應商囤積IPv4地址也是另一原因。
所以新的IPv4地址派完,不等同完全用完,不過用完的一天已不遠。
IPv4地址即將用完
因此,這個星期我們終於看到,互聯網IP地址要提升至IPv6這事,終於被全球各地傳統傳媒報道,包括香港。事實上,採用IPv6制式,在技術上根本不算難:絕大部份互聯網骨幹的器材,以至用戶端的操作系統如視窗甚至蘋果的iPhone,都已支援IPv6。但亦正因為在未來多年,兩種IP制式必須共存,有些用戶會感覺成本上升,便延接納IPv6。
被譽為「互聯網之父」、現任Google的副總裁兼首席互聯網倡導者的VintCerf博士,最近接受訪問時指出,雙制式共存會引發不少問題,可能一些儀器和防火牆等都會失效,帶來運作和保安上的危機,因此現在游說接受IPv6可以告一段落,真的是落實的時間了。
在香港,至今IPv6的支援亦只限於在大學網絡、政府內部主幹網絡、香港互聯網交換中心(HKIX)、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公司等,商業應用仍偏低,部份互聯網供應商自己也未支持IPv6,實在反映缺乏危機意識。香港互聯網協會在過去兩年,主辦了多次IPv6技術訓練和IPv6World.Asia論壇,這教育工作今年會更加把勁進行,2月在港主辦的APRICOT-APAN大型業界會議,將是頭炮,VintCerf也會來港支持我們的活動。
莫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