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未知生,焉知死?」孔子答子路提問時,大概也不是敷衍了事。許多宗教的教義會告訴你,死亡只是開始。要麼升天堂,要麼下地獄,要麼輪迴轉世、來生再敍。普通人年幼時會思考生死問題,因對生離死別有莫名的恐懼。年老時也會重新審視生與死,因感覺時日無多;有的坦然面對,有的惶惶不可終日。
《通靈感應》可能不是年輕人喜歡看的電影,尤其是沒有經歷過至愛親人離世的感受,或從來沒有思考過今生與來世、死亡與解脫等人生重大課題的觀眾,被影片內容感動的可能性相對較低。奇連伊士活早年演過許多開槍殺人的角色,例如《獨行俠》、《辣手神探》等等,中年以後,對死亡、對殺生這些哲學性命題一定作過認真思考,要不然,不可能拍得出像《琉璜島戰書》和《戰火旗蹟》這樣分別從美軍角度和日軍角度重塑同一戰役的孖生影片,去指出戰爭的荒謬和非人性。
但死亡是終結嗎?有些死過翻生的人會告訴你,她或他看到了疑似天國的景象,她或他經歷了虛無飄渺的無重狀態,正如片中遭遇南亞海嘯幾乎命喪黃泉的法國女記者瑪莉。
撰文:黃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