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胡錦濤失分之行 - 張華

探針:胡錦濤失分之行 - 張華

總結胡錦濤訪美的成果:盛大和體面的歡迎儀式,以及中美關係擺脫二○一○年的羈絆而重回正軌。付出的代價就是,豪花四百五十億美元購買美國貨、在聯合聲明中首度承諾「增強人民幣滙率彈性」。不過,對胡錦濤和奧巴馬個人而言,今次都是失分。
奧巴馬接待胡錦濤的規格,只是比照九七年江澤民訪美安排,無論私宴,還是翌日在白宮南草坪的歡迎儀式、國宴等,都沒有任何出格之處,但比胡錦濤五年前訪美時受到的冷遇,卻是極度隆重了,因而招致共和黨人及傳媒抨擊,指摘他過於軟弱及向「獨裁者」叩頭。這種攻擊未必合理,但北京在美國人心目中的形象每下愈況(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最新民調顯示,百分之四十三美國人指中國是「嚴重問題」,較之前增加七個百分點),奧巴馬高規格歡迎胡錦濤,自然不會討好,也累及他的形象。
不過,胡錦濤的問題更大。到外國訪問,特別是中國領導人,除了改善兩國關係、消除分歧及誤解,更是展示個性、闡述自己及中共政治抱負的好機會,讓世人更了解中國,以減少對中國的誤解,逐步減低對中國崛起的戒懼!以前中國領導人「關起門來做皇帝」,不理世人目光,但今天全球化、中國迅速融入世界,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其他國家的關注,中國領導人就很有必要提高透明度,以消除不必要的誤解。
中共幹部跟西方政要不同的是,他們平日深居簡出,絕少與公眾及傳媒直接打交道,即使出席公開場合,也只是照本宣科,或盡說些假大空的官腔,鮮會講述個人理念。因此,對世人來說,中共領導人是「神秘莫測」、「面目模糊」的,而外訪時適當表露溫情、展現個性、闡述立場,正是打破隔閡、改變固有印象的時機。當年鄧小平、江澤民及朱鎔基訪問美國時,分別在鬥牛場戴上牛仔帽、在夏威夷海灘暢泳及在棒球場投球,樂意接受記者發問,演講時展示幽默,對改善中共領袖的僵化形象,多少都有幫助。
相反,今次胡錦濤訪美行色匆匆,僅逗留六十八小時,活動範圍局限於白宮、下榻的酒店、記者會及與國會議員會晤,皆以空泛乏味的官腔回答四條問題,難怪令美國傳媒及議員如此不滿,誤以為他迴避問題,不僅未能改善中國及他的形象,還會弄巧反拙,強化中共僵化、拒絕政治文明的形象,令胡的面目更模糊!
花費了數百億美元,卻因胡錦濤的演技不好,把這場「大龍鳳」演砸了,這樣,拍再多國家的形象短片廣告都是無補於事的!

張華
逢周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