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郵 - 陸離

代 郵 - 陸離

(1)謝謝蔣芸女士(2011-01-22)提醒我作為一個「半票專欄作者」,應該「戒慎恐懼……不可亂來」;不宜對前亞運選手陳學殷有一份「奇怪的關懷」,以免「這份莫名其妙的婦人之仁繼續發酵而造成污染……」─受教了。請稍安。
(2)高慧然女士2011-01-20寫道:「漂亮的人較易獲得陌生人的盲目同情及好感……有人甚至在報章呼籲為她成立慰問小組。……廉價的同情凌駕法律尊嚴才真正荒誕。」
2011-01-22續寫道:「拜讀盧峯先生的文章多年,透過文字去認識作者,深信他是個情感豐富、心地善良的人。所以,才會替陳學殷抱不平。」─儘管第一天的「有人」只是「可能」是我,但隔岸讀來,終亦難免失落:盧峯先生是「情感豐富、心地善良」;「有人」不幸卻是「盲目、廉價、荒誕。」─嗚嗚嗚嗚。淚。
畢竟「慰問小組」曾在本欄出現,為免在另外一個時空可能引起「誤導」,敢請參閱2011-01-22巧合同日拙作〈「未成形慰問小組」與徐威大俠〉。簡單講,多年以來我疑似患上「強迫症」隨緣要去「探貓探狗探人」,我的親密戰友一直都是「進一步多媒體」江瓊珠、《號外》鄧小宇。早年偶爾還有小思(盧瑋鑾)。江瓊珠與我且有默契:捐款由她先出,稍後我再還她。因為她是「行動派」,我是「大拖派」。但我們至今沒有名稱,亦無組織。「慰問小組」四字是去年秋冬「徐伯事件」方才首次閃現,希望在「臉書」有人接力。最近「陳學殷事件」,由於我基本上已足不出戶,乃忍不住又複問江瓊珠:「不如真的試下落實慰問小組吖?」一切固非自陳學殷「始」也。抱歉囉囌了。澄清難。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