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後機會多 - 盧峯

八十後機會多 - 盧峯

前幾天,兒子突然問我,「你同唔同意你老細講嗰D嘢?」跟兒子討論時事、歷史比較多,公司的事卻很少談,還以為他要問我肥佬老細的新project如何,就說「壹電視」剛開始,能不能殺出血路還要看一看。接着他說:「我想問你同唔同意你老細話八十後機會更多呢個講法!」
原來兒子看了肥佬黎的電視訪問及相關報導,禁不住再提出這個話題。說再提出是因為前幾個月當社會鬧哄哄的討論八十後問題時我們已討論了一回,我還讓他看了呂大樂寫的「四代香港人」。其實這個問題不但跟兒子說過,在不同場合跟不同的朋友也傾過,有的時候甚至爭論得臉紅耳赤,各不相讓。
基本上我同意肥佬的觀點,認同八十後、九十後發展的機會比我們五、六、七十後的要多。別的不說,八十後、九十後的見識、眼界肯定比我們年青時優勝得多。單是出外旅遊交流,八十後的經驗已相當豐富。父母固然不吝腰間錢帶他們四處跑,四處看,學校、社會也有不少機會讓他們到外地短期進修、見識;再加上大學、研究院年代的大量交流活動,他們可說從小就領略過不同社會的文化、制度,見識過不同國家、民族的特色。這份文化資本理應讓他們更有能力、更有勇氣打破傳統上班族的mindset,接受新的工種,找到新的發展機會。
而且,社會及就業市場已變得比以前多元化。傳統的專業如醫師、會計師、律師當然有市場,但搞政治、搞NGOs、搞工會、搞文化導賞、搞街頭演藝也不再被視為不務正業,也得到社會的重視,有的年青人甚至很快在這些活動中冒出頭來,「升呢」成為公眾知名人物,跟五、六十後平起平坐。當然還有網上世界的無限可能,專責打機的、開發Apps的、搞拍賣的、開網上電台的……;這些不但是八十後的機會,他們更有明顯的競爭優勢。跟我們當年拼命擠進大公司、穩陣的行業,一做二、三十年然後擔心被時代、公司淘汰,八十後的天地顯然廣闊得多,有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