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哋有嘢講︰教育x體育 足球小子生命take2

我哋有嘢講︰教育x體育 足球小子生命take2

彷彿沒有直接關係的仁濟醫院董之英紀念中學與香港巴塞足球學校,去年9月起攜手推行職業足球員培訓計劃;4個多月過去,香港球壇能否有新光景言之尚早,但足球改變命運,卻可在學員蘇俊賢與陳皓駿身上見證。
記者:曾雁平、吳淑珊
攝影:陳亮華

-蘇俊賢浪子回頭-

少年15、16時最反叛,於董之英在學6年而操行從未及格的蘇俊賢,自去年9月換了成人身份證後,人就定性下來。回首歲月蹉跎,18歲仍在讀中三,阿蘇多得有系統的新足球課程,浪子回頭仍未晚。
從前的阿蘇,逃學、上課睡覺,與老師唇槍舌劍、粗口橫飛不過是娛樂;他最喜歡在學校扮消防員,拿起消防喉當水槍,射得到處是水,懶理老師氣得七竅生煙。阿蘇笑言:「最記得曾因用廢紙掟老師,即時被罰停課3日,走出校門一刻只覺多了幾日假,反正不上學也可以練波。」

學懂尊師重道

貪玩,脾氣也不好。阿蘇3年前出戰學界排球賽,一來習慣踢波,二來想型,因此以腳代手(按賽例為合法動作),被對方教練指摘,他就惡言相向,終被罰紅牌,氣得握着拳頭離場。他搖頭說:「如果事情發生在今天,我不會作聲。」阿蘇現在不僅出席率高且甚少遲到,也學懂尊師重道,有老師更曾於早會大讚他變得成熟。
轉變除了因為年歲增長,也多得新足球課程。有系統的制度,加上學習與訓練配合,令阿蘇想日後當職業球員,也要如校訓般「學體兼備」,球技了得也要有球品。駐校社工趙姑娘以「神奇」形容計劃:「未有這個課程時,他的表現差強人意,但幾個月的變化真的很大。」

一班董之英學生在校長彭綺蓮(右四)和傑志總領隊伍健(左四)帶領下,透過足球訓練計劃重獲新生。

-陳皓駿為踢波讀書-

去年2月一場學界精英足球賽後,董之英前鋒陳皓駿說他要考會考,可惜不愛讀書,應不能留在原校。兩周前,阿駿身穿校服坐在學校小食部外接受訪問,已忘了那番話,大概重讀新高中課程中五的他,沒想過足球改變了自己的學習態度。
阿駿坦言由細到大對讀書都無甚興趣,去年會考亦沒有怎樣努力,一心打算攻讀毅進課程,最後卻被董之英的新足球課程吸引;他說:「新計劃有系統,可銜接本地甲組球會,讓我們當職業球員,我決定留下一試。」
選擇留下就要付出,除了為學校披甲出戰學界賽,也得達到學術要求;校長彭綺蓮強調:「有些學校只希望學生幫手贏牌,我們對足球計劃學員有期望,他們要品行好、做齊功課,出席率也要足夠;上堂不能以練波辛苦為藉口而睡覺,只有達到要求才能參與專業訓練。」
以往考試幾乎從未及格的阿駿,參與計劃後多了動力學習:「讀書很難,但我會盡力;如果我成績差或上堂睡覺,罰我不能練波簡直是最嚴厲的事。為了踢波,我一定會好好讀書。」

目標明確當職業球員

除了學習態度及成績有改善,阿駿球技也進步不少,獲傑志教練甘巴爾及行政總監朱志光高度評價,成為重點栽培學員。已加盟傑志的阿駿目標明確,就是當職業球員:「以前想過當警察或消防員,但現在有機會踢波,應該趁年輕闖一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