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樂福進入中國市場後,以「壓榨」工人和供貨商去賺取最大利潤的經營方法頻頻引起社會爭議。近期除了「價格戲法」外,媒體揭發,家樂福上海20間分店6,000名一線員工12年來幾乎原地踏步,長期徘徊在上海最低工資水平。
每天工作15至16個小時
報道指,家樂福向來聲稱公司文化崇尚「自由、平等、博愛」,實際上對員工十分刻薄,部份員工每天工作15至16個小時不在話下,多年來更不斷將社會保險金轉嫁到員工個人身上,令員工實際收入長年沒有增長。
上海武寧店52歲的營業員周志堅,1998年進入家樂福,當時月薪是1075.7元,相當吸引,「那時候進家樂福是要走後門的」。但12年來他的工資卻只漲了49.1元,如今他每月收入1,124.8元,僅高出上海最低工資4.8元,而上海平均工資早在2009年已達3,566元。
為減少內地《勞動合同法》帶來的成本上漲,家樂福不和一線員工簽勞動合同,採用勞務公司的派遣工,家樂福從中減少工齡賠償及各項員工福利。為免觸犯法例,家樂福工資計算系統加裝特殊程式,員工工資未達政府最低工資標準時,以最低工資「托底」。
上海《勞動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