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導演UriBarbash執導的《Spring1941》(愛在戰火蔓延時),講述二戰時期德軍攻入華沙,一位醫生帶着猶太裔妻子及女兒逃亡投靠波蘭村婦,經歷一場裏外、上下夾攻的殘酷戰爭。村婦情傾醫生,為了讓一家人繼續在屋內安全避難,醫生討好她,發展疑幻似真的愛情。一板之隔,上面閣樓匿藏一起出死入生的大提琴家妻子,下面是操控生死的婦人,一屋兩妻緊張局勢,比屋外戰爭更具火藥味。
生存比一切重要
以色列駐港總領事安邁凱(AmikamLevy)大使與太太NavaLevy一起接受本報訪問時說,追求自由及生存是人最強的天性,一旦墮入危機,不管意志與肉體,都立刻會啟動這種本能。「若問人為何能在艱難環境中生存下來,答案是:求生者也不會知道答案,因為這是自然裏的秘密。」《Spring1941》充滿生死張力,和平時候的齊人艷福,在戰爭變成悲哀的求生本領。
本身也是領事館文化部主管的Nava,負責統籌電影節,設身處地,她認為生存比一切重要:「為了丈夫及孩子的安全,我會同意他跟那女人相好。」坐在一旁的丈夫安邁凱大使滿意的笑了:「好答案。」戰爭的生存之道扭曲人性,女人的妒忌天性也要讓路。戰爭不可兒戲,故事裏的醫生與女兒最終難逃一死。
以色列於1948年復國以來,與周邊國族干戈不息,但安邁凱宣稱沒有視任何鄰國為敵人:「巴勒斯坦不是我們的敵人,我們正努力尋求和平,我們在埃及和約旦兩國首都設有大使館,位處北部的黎巴嫩也不是我們的敵人,只因他們的行政問題,我們未有和平協議。」
歡迎猶太人回歸
以色列當然不是沒有敵人,他說反猶太主義仍然存在,「還有伊朗的威脅,他們曾公開明言要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安邁凱強調以色列是個安全的旅遊好地方,「我們每年的旅遊收益有24億美元;金融危機後的旅遊人數亦維持每年270萬,其中兩成多旅客來自亞洲」。
從《聖經》的記載到歷史裏的角色,以色列總讓人好奇。在聖城耶路撒冷出生的安邁凱說,按以色列的基本法,全球各地猶太人都有權回到以色列居住,至今不改。「二戰以前,全球有1,800萬猶太人,戰後剩下1,200萬人,600萬人在屠殺中死去。其後從世界各地回歸以色列的猶太人至今合共有約720萬。」
另一齣以色列電影《諜債》裏,德國人對猶太間諜說:「你們不懂怎樣殺人,你們只懂得怎樣死去。」聽起來令人不舒服的對白,在今天國際大屠殺紀念日裏,只會令人想起納粹的惡行。
記者 冼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