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海洋公園南朗山上34載的「海洋館」,月初正式閉館,館內二千多條「老街坊」,連同其他新房客已遷入全亞洲最大的水族館之一——「海洋奇觀」,並於今日正式開幕。記者早前率先試行,臨離館前遇上13米闊巨型屏幕,絕對是超級視覺震撼!
記者:蔡俊業
攝影:楊錦文
每30分鐘無風起浪
進場前,在館外遇上海洋公園動物及教育總監吳守堅(Timothy),這位動物專家今天擔任其中一位導遊,他說,「這裏以前是水上樂園,結束後都有做過其他樂園設施,直到新水族館動工前。」2006年年底,海洋公園公佈總值逾55億的「全新發展計劃」,「海洋奇觀」是其中一個最重要項目,連同人工湖及商店等統稱「夢幻水都」,佔地約二萬平方呎。繞過工程器材,踏上樓梯,走進新水族館,發現館內樓底極高,懸在天花的大光燈,燈光會模仿自然環境,按照時間轉變,日照時開燈,夜晚則關燈。在燈光照射下,視野一片藍,同時又會傳來水流波動的聲音,Timothy身旁另一位導遊,海洋館館長黎耀南(David)介紹說:「因為浪對海洋生物來說很重要,會帶來空氣、食物和養份,所以特設製浪機,每30分鐘就會造一次浪,營造自然海洋環境,亦可維持水的正常流動,防止排洩物積聚。」
鯊魚界法拉利登場
送舊迎新,「海洋奇觀」的海水總容量較舊「海洋館」大逾兩倍,令新館飼養海洋生物的數目由舊館時代的250種共2,000多條,激增至新館內400種共5,000條。在芸芸新成員中,包括首度登陸香港、全球最大的魔鬼魚角鵬,經常食得到但未見其真身的藍鰭吞拿和同類杜仲,而最深得David愛錫的必定是頭部呈「T」字形的鎚頭鯊,「我們為牠們起了一個代號叫『法拉利』,因為外形幾似,價錢貴、易刮花,所以是鯊魚界內的『法拉利』,護士鯊都只係『Honda』或者『Toyota』。一次過有十幾條鎚頭鯊在同一個館展覽,相當罕有,可以說是亞洲最多吧!」
重點攻略
新的「海洋奇觀」比舊「海洋館」場地大1倍有多,且採用迂迴小道的方式行走,想全部展覽都睇真啲?就要細讀以下重點:
Checkpoint1
淺水區全接觸
屬行程第一階段,可了解淺水生活的海洋生物情況,更可在水族館員指導下,親手觸摸海星及海參。
Checkpoint2
親親鸚鵡螺
進入隧道區時會見到不同種類的展示箱,內有無法放在大池的海洋生物,包括鸚鵡螺、墨魚及八爪魚等。隧道較前位置設互動體驗裝置,供小朋友參與。
Checkpoint3
深淵賞魚
轉入中段的深淵區,可見屏幕外下方出現一個深坑,遊客可看到深坑處不同的魚類,記緊拍攝時不要開閃燈,免魚類受驚。
Checkpoint4
齊看牛奶魚
看完深淵區後,下一個必看盛載體積小而發亮的牛奶魚,牠們被放在「魚缸」內,是唯一一個圓柱形展示裝置。
Checkpoint5
布偶劇場宣揚環保
海洋公園學院內有布偶劇,向幼稚園學生宣揚保護海洋的重要性。
Checkpoint6
大低炒屏幕
直徑達5.5米的圓拱屏幕,遊客得要仰頭,從海底低角度欣賞魚類。
Checkpoint7
雙龍滙演
館外的人工湖每晚7點有「雙龍奇遇」噴水滙演,設360度環迴投影,更有煙火效果,為時15分鐘。
海龜留守舊館
香港並非鯊魚來訪的熱門地,為何竟有15條游入本港水域?「這班鯊魚是我們在日本拯救回來,因日本漁民會在部份水域擺放『定置網』捉魚,而這些鎚頭鯊就誤闖入網,但牠們並不是漁民最主要的魚穫。這次是因我們跟日本水族館有聯繫,才能和當地漁民協會合作,拯救牠們回來。」David指這班鯊魚落戶海洋公園已1年,一直都擺放在後場設施,直到新館落成,牠們終於有一個固定的家。正當所有「老街坊」和「新房客」都在享受新環境時,一直住在海洋館的海龜卻斯人獨憔悴,原來牠們有可能隨舊館關閉而要告別海洋公園。「因怕海龜會咬新館內的假珊瑚,又擔心牠們會食落肚,所以還未決定會否搬入新館,現時牠們仍住在舊館內。」
搬運過程全非人手
提起舊館「海洋館」,由於它位於南朗山「高峯樂園區」,遊客來往山上和地面都需乘搭海洋列車或纜車,但今次的搬運過程就絕不是坐纜車上落山般簡單,「例如鎚頭鯊皮膚好容易擦損,眼又容易受傷,影響覓食能力。」故此,絕大部份海洋生物的搬運方法是盡量避免用人手,改用非常龐大的藍色運輸箱,「這個箱是參考日本設計技術,經改良後交予國內訂製,內裏有獨立氣泵和水泵,又配備純氧,確保水質正常。」先令居於舊館的生物游進運輸箱,然後直接送到新館,利用重型吊臂將運輸箱吊起送到水池中央,打開閘門,讓牠們游進新居。畢竟是兩個不同的水池,「老街坊」游進新居後可能會不適,所以工作人員在搬運前,已將兩個館的水放進箱內混和,讓魚類易適應。
膠板最厚70cm
還以為館內的透明圍板用強化玻璃,怎知David向我update,「這些是亞加力膠板,因為相對於玻璃,亞加力膠板能承受較大壓力,較安全。」至於膠板厚度就要隨海水壓力而增加,例如「淺水區」壓力較低,膠板僅10cm厚,相反,最大的那塊膠板位處11米深「海底」,厚度70cm,製造時要利用先進技術,將多塊膠板嵌接而成。場內亦有一塊直徑5.5m的dome(圓拱形膠板)置於行人道上方,讓海洋生物在膠板上游過,令市民猶如置身海底。海洋公園指,這批膠板是特別從日本四國訂製,而David坦言這「柯打」難為了生產商:「全世界做到亞加力膠板的水族館公司並不多,只有幾間,他們覺得今次工程的挑戰性很高,因做一個dome,要平衡成塊板唔可以變形,要求的技術相當高!」
Q&A 水族館員起薪點一萬
Q:蘋果日報
A:海洋館館長黎耀南
Q1:現時共有多少名水族館員?主要擔任哪些職責?
A:共有35名水族館員,職責主要分後場檢疫或治療,亦需輪流負責餵飼、潛水、打撈及清理水池工作。
Q2:入職資格及起薪點如何?
A:中七程度、文憑及大學畢業皆可,起薪點由一萬至一萬二千元不等。入職要求需要對動物有愛心,會潛水及有海洋工作經驗更佳。
Q3:館內魚類主要進食甚麼?
A:主要進食多春魚、池魚、杜仲魚及魷魚等,亦會加上多種維他命,而食浮游生物的角鵬,我們會餵飼南極磷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