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2006至2009年四年間,兒童自殺個案共有48宗,當中年紀最小只得11歲。負責分析自殺個案的小組召集人石丹理稱,青少年自殺有上升及惡化趨勢,與本港經濟環境大起大落,及青少年的拒逆能力每下愈況有關。
產生「希望喪失感」
石丹理指近年整體經濟非常波動,大學畢業生也未必找到工作,青少年容易對社會泛起「希望喪失感」;同時家庭結構改變,如離婚、老夫少妻等,青少年缺乏訴苦對象,「覺得自己痛苦冇人明白」。
青少年的拒逆能力也值得關注,他指社會上常提及的「公主病」、「王子病」,家庭教育責無旁貸,「究竟年輕人係咪喺溫室長大?」早前英國受風雪影響機場封閉,大批留學港童因未能回港抱怨連連,正好體現他們面對困難的應變能力。
石丹理強調,大部份自殺個案是「有迹可尋」,除事先向親友透露尋死外,暴瘦、成績急跌甚至不願洗澡等行為,均是自殺徵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