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脹下,精明消費者各出奇謀慳錢過年;留在家吃團年飯,又提早購備參茸海味儲貨,實行慳得一蚊得一蚊。
團年飯自己買餸煮
昨日到銀行換新鈔的葉女士表示,物價飛升,今年辦年貨時額外謹慎,「以前買啲又靚又大粒嘅乾瑤柱,家買啲細粒啲,買中間貨色」,還會四處格價。她續稱,今年拜年會採取「團拜」方式,「送禮送少啲,又食少幾餐,慳番好多」,又可節省車費。她透露日前吃團年飯,只是買便宜餸菜在家下廚,「以前會出去食,家就買菜、燒肉返屋企煮」。
盧太表示雖然派利是金額與往年相若,但其他方面都會慳,「年貨買少啲,海味一早買定,家至買就貴」,更表示家中的花膠及海參,都是數年前買下來的存貨。
安記海味負責人潘權輝表示,因人民幣及日圓升值,海味早於去年初已加價,歲晚反而不敢加價。為留住客人,他指冬菇、臘味、乾瑤柱等都以成本價發售,「臘味反而比舊年平一成,元貝一斤80粒,家成本650蚊,我哋都只係賣舊價598蚊」。不過他指出,市民為感受新年氣氛,仍會到海味店逛逛,「可能10樣嘢,有8樣之前買定,點都留番兩樣家先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