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緊銀根、嚴控借貸,內銀股今年表現難寄厚望,堅持要買,本地銀行股會是更好選擇。多隻中小型本地銀行股股價今年已進賬近一成,短炒可留意東亞銀行(023),中長線則要收集中銀香港(2388)。
人民幣是今年投資主題,人民幣存款、債券以及跨境貿易結算等業務,皆以倍數計高速增長,至於首隻人民幣新股IPO,甚至長實(001)分拆人民幣計價REIT,相信亦可趕及年內登場,屆時人民幣買賣交易可推至高峯。
中國今年料繼續實行緊縮政策,內企來港借貸規模會趨增,預計內地相關貸款業務,會成為今年港銀的增長動力。去年東亞首9個月內地貸款增長超過三成,當中銀團貸款升逾五成,貿易融資升超過一倍。
講規模,中銀人仔業務為港銀最多,其次已經是恒生(011)及東亞,後者在內地共有86個網點,為港銀在內地擁有第二多網點的銀行。本港拓展人民幣離岸業務,港銀會是最大贏家。目前香港人民幣存款超過3000億元,按去年增速推算,今年底可翻一番至6000億元。
中銀吼位收集
比較銀行股估值,最重要睇市賬率(PB),東亞今年預測PB1.61倍,較恒生及中銀的3.46倍及2.37倍,足足折讓53%及32%,較行業平均的1.8倍,亦有11%折讓。略嫌失色地方是東亞股本回報率(ROE)偏低,中小型港銀平均ROE超過一成,東亞只有9.5%,跑輸恒生(24%)足足一條街。
針對ROE偏低,東亞日前宣佈出售美國業務予工商銀行(1398),作價1.4億美元。東亞美國業務主要經營商業地產貸款,不良貸款比例偏高,對東亞盈利貢獻微,出售後,東亞可集中資源拓展大中華區業務,更可令其一級資本充足率提升1個百分點,加強核心資本水平。
東亞昨日突破上季至今營造的圓底頸線阻力,量度升幅可見39元,如企穩35.50元不失可伺機買入,首季目標40元,跌穿33元止蝕。至於作為人民幣清算銀行的中銀,中長線必定是人民幣業務大贏家,建議候26元吸納,今年目標35元,跌穿24元離場。
王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