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交所(388)配合推動人民幣計價股票而構思的「資金池」,「起動器」是洽商由持有人民幣資金的銀行,向港交所旗下中央結算系統,以離岸市場人民幣現貨價(CNH)為基準,提供約6個月期限的外滙兌換承諾(committedforeignexchangeline),即證券行客戶經港交所,獲常設購滙(購人民幣)保證。
記者:劉美儀
不過,鑑於當中涉及銀行對人民幣的冚盤風險,銀行在CNH即市價上再加多大溢價,成本運作是否符合商業考慮,乃關鍵之一。
以離岸現貨價作基準
銀行界對資金池構思如何推進,亦保留不少問號,包括港交所如何確保客戶,沽售股票後以外幣提走,並以人民幣資金回籠池子。
此外,整項構思會否隱藏變相繞過人行,對參加行在港從事個人人民幣業務規定等,這些均有待釐清。業界認為,建議最終牽涉銀行每日兌換限額,是否需獲人行祝福確認,甚為關注。
據悉,港交所正與中銀香港(2388)旗下的全球市場部,就資金池安排展開初步商討,對其他持有人民幣頭寸的大銀行,則僅進行非正式交流接觸。
消息指出,所謂外滙兌換承諾,是指在一個不太長期的承諾期限內(如6個月),銀行不可以單方面撤走兌換安排,以保證期內的人民幣資金不足而欲認購新股或二手市場買賣人民幣股票的客戶,藉港元或美元,獲得常設購滙安排。
不過,他說兌換安排有保證,兌換價卻沒有保證,銀行會衡量過剩人民幣頭寸,在同業市場與銀行交易對手冚盤,抑或向其他客戶買賣,兩者的不同風險與回報。港交所作為具實力的「大客」,銀行亦相當重視,問題是最終買賣差價,吸引力是足夠誘發客戶採用資金池途徑購滙。
人民幣再創滙改新高
有不具姓名的大行主管直指,港交所作為以商業形式運作的交易平台,爭取拓展人民幣業務品種空間,可以理解,但人幣參加行以CNH價格或相關水平,向機構客戶(個人客戶不可用CNH兌換,必須用境內人民幣價CNY)提供購滙售滙的安排,港交所不必介入已可運作。
業界表示,銀行現時亦可為非貿易項下企業客戶,提供兌換安排,但甚少以外滙承諾期方式進行,因客戶按當時CNH市價交易,做法更靈活。
不過,亦有銀行對資金池概念表示歡迎,渣打銀行(香港)東北亞區定息收入交易部董事總經理馮思果認為,本地人幣資金充裕,但出路欠缺,港交所構思可建立對人民幣流動資金的需求。
人民幣收市價昨日創出滙改後新高,收報6.5813,較前交易日升20點子,本港離岸中間價約為6.5760。
人幣資金池待解決問題
‧港交所如何確保客戶,沽售股票後以外幣提走,並以人民幣資金回籠池子
‧整項構思會否隱藏變相繞過人行,對參加行在港從事個人人民幣業務規定等,有待釐清
‧業界關注建議最終牽涉銀行每日兌換限額,是否需獲人行祝福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