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醫製孖寶搵10億寶藏遠赴太平洋「即使搵到,一毫子都唔會要」

牙醫製孖寶搵10億寶藏
遠赴太平洋「即使搵到,一毫子都唔會要」

【本報訊】港產牙醫伍士銓沒有多啦A夢的百寶袋,不能要乜變乜,但親手研發了漫畫般的「尋寶地氈」及「黃金探測儀」。他年底會揹着這兩件法寶前往太平洋人迹罕至的可可島(CocosIsland),尋找可能埋藏在地下、估計價值達10億港元的黃金珠寶。伍醫生強調此行不是想一夜致富,只是想滿足探險科研的心願,「即使搵到金銀珠寶,一毫子都唔會要」。記者:馮永堅

可可島是太平洋中的小島,比香港島還要小,地勢險峻,一直是海盜避難所,鮮有遊客在島上享受日光浴。流傳指不少海盜在島上埋藏寶物,最大一批是由一名叫湯普森(Thompson)的船長,於1821年由秘魯利馬帶到島上。

伍士銓(左)將帶同尋寶地氈及黃金探測儀兩件法寶,前往可可島尋寶。右為有份研發的維修工程師馮靜波。黎樹雄攝

尋寶地氈藏有線圈,可探測地底的金屬物質。

純金雕像真人咁高

這批被喻為「利馬搶掠品」的寶藏,包括兩尊以純金打造、如真人般高的聖母瑪利亞手抱耶穌雕像,連同無數珠寶藏於島上未被人發現,估計價值高達10億港元。
發掘失蹤寶藏不需要先進儀器,伍士銓與維修工程師好友馮靜波,合力發明了「尋寶地氈」及「黃金探測儀」,前者成本較貴,要3萬至4萬元,在內地製造;後者則是香港產品,只需數千元。伍士銓表示,兩件都是簡單發明,尋寶地氈其實是一張面積5呎乘5呎的薄薄膠紙,奧妙之處是內藏線圈,接駁感應器後,可探測8呎地底有否金屬物質。
找到「寶庫」就要核實是否黃金。黃金探測儀外表如一支平平無奇的鋁管,乾坤在末端的微型內置鏡頭、鑽嘴及電極,它可插入8呎地底,接通電流後確認地下物質是否金屬,繼而用鑽嘴取出樣本。伍士銓的尋寶遊戲已獲可可島所屬國家哥斯達黎加的政府批准,他年底會跟兩名外籍隊友登島,如有發現,一行人可獲四分一寶藏,其餘的歸哥國。

哥國警探貼身保護

尋寶遊戲為期3日,由於不知島上有無猛獸害蟲,哥國政府不准他們在島上過夜,他們晚上要返回船上休息,而哥國警探會貼身保護他們,以免他們一旦發現寶藏招來殺身之禍。「即使搵到金銀珠寶,一毫子都唔會要,好risky(冒險),因為可能好多海盜同黑社會睇住」。伍士銓說,今次是享受發明尋寶器材的樂趣,絕不貪圖島上一金一銀。過去有不少人到可可島尋寶,對上一次是1949年,一批荷李活影星組隊登島尋寶,失望而回。
其實,本港亦有不少「寶藏」。據稱廣東沿海著名海盜張保仔曾經在長洲收藏不少金銀珠寶,時至今日,收藏地已經變為張保仔洞,成為長洲的名勝,但有沒有寶藏至今仍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