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遇到幾位一直是中資股捧場客的朋友,不約而同慨嘆食唔正1月的港股升浪,原因是今次升勢集中在以幾隻大價股,中資股在宏調陰影下明顯跑輸。上周我跟大家分析過,強勢股的值博率高於弱勢股,相信短期內此情況仍會繼續。
以目前港股氣氛,不是所有落後股也可以追。近日市場喜歡將個別股現時股價跟金融海嘯前的表現作比較,尤其是一些指數成份股,更是主力比較的對象,但我認為這種比較意義不大。不少金融海嘯前的股價,都是被熱錢炒到天價般高,基本上已脫離了基本面可支持水平,所以泡沫爆破後,股價還原外更出現跌突情況。
要知道,牛市三期絕對可以出現「渾水摸魚」情況,目前雖然是熱錢充斥於股市,但現在的炒法仍是傾向貼近股票的基本面去借題發揮。
硬追落後股容易買錯
目前升破海嘯前股價的股份如之前建議的九龍倉(004)、中國海洋石油(883)等,都是有強勁的基本因素支持。而其他落後的股份,本身是有其問題才會落後,如果硬要因為其他指數股回到海嘯前而追落後未升的股票,很容易會買錯股。
以中國人壽(2628)為例,很多投資者都以之前的高位作參考目標,問題是,今日的國壽所面對的不是自身增長問題,而是在市場中其他保險股對手如中國太保(2601)及中國平安(2318)比它更強,投資市場是相對,既然有更好選擇,資金自然會擇肥而噬。
另外近日中國電信(728)的崛起,亦已不能以當日中電信的股價作參考。中電信的手機業務只佔整個集團收入約13%,但增長率卻是最大,而iPhone4的威力現在大家是有目共睹,如果中電信真的成功引入CDMA版的iPhone,不但可大幅提升其APRU,可令手機的既有餅塊急速增長。
故此,股票的歷史股價這包袱,有時候將它放下反而令投資決策更為得心應手。
陳永陸
獨立股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