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的狗 - 利奧

巴甫洛夫的狗 - 利奧

又到財政預算案即將發表的時候,「留意見唔一定要留鬚」的民意諮詢廣告不斷熱播,一場關於派糖不派糖、派糖派多少的爭論勢必又要展開。基層市民若能如願以償獲派糖固然是好事,但與此同時,我們要警惕政治上的巴甫洛夫效應。

把派糖當成終極目標

巴甫洛夫是一個研究動物條件反射現象的生物學家。每次在提供狗隻食物之前,他都會先讓狗隻聆聽鈴聲。久而久之,即使沒有提供食物,狗隻只要聽到鈴聲也會流口水。政府不也像巴甫洛夫那樣,在訓練我們對虛假滿足的條件反射嗎?預算案中推出對基層市民的扶助措施,不過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標之策,雖能暫緩社會不滿,卻不能根本解決問題。預算案的背後,如果沒有公平正義的施政理念、沒有推行社會改革的政治抱負,就只會是一堆數字。但無奈有些人已經滿足於一年一度的排排坐、食果果,把派糖當成了終極目標,就像巴甫洛夫的狗聽到鈴聲垂涎三尺。
巴甫洛夫是蘇聯人,他的實驗成果受到蘇聯政府極大歡迎。一九二一年,即使蘇聯處於大饑荒,列寧還簽署了一道政府命令:《科學家I.P.巴甫洛夫的傑出成就對全世界工人階級具有巨大的意義》,要求對巴甫洛夫提供物質保障,支援他的實驗繼續進行。所以,成就是屬於列寧與巴甫洛夫兩人的。如果他們知道今天仍後繼有人,必感欣慰。

利奧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