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名言:內地通脹下季始見頂 - 張敏華

投資名言:內地通脹下季始見頂 - 張敏華

近日出外用膳,發現同一價格的食品份量明顯減少。商品價格的升勢,已經由金屬和石油,蔓延至農產品上,去年玉米價格錄得52%的累積升幅。
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發現來自內地的小白菜,批發價由上月的3.9元升至近日的7.7元,升幅達97%。內地的食品通脹率,在去年1月仍低於4%,但到了去年11月和12月份,卻大幅攀升至9%至11%。

H指今年上試16000

由於食品通脹佔了內地整體通脹的三分之一,因此中國的通脹率會否進一步惡化,除了巿場資金流動性之外,還要視乎食品價格的升勢。花旗預期,上半年內地的通脹率有機會升至5%至6%,到下半年升幅或才有機會緩和。
雖然中國去年12月份的通脹率,由11月的5.1%回落至4.6%。可是,今年1月份農產品價格顯著上升,無可避免會增加中國通脹壓力。1月份內地的通脹率,有機會重回5.2%水平。過去中國曾經在2004年和2007年,因為穀物和豬肉價格上升,引發高通脹率。近數年,中國透過補貼農戶,增加了穀物和豬肉的產量。現時中國的穀物儲備達到年度消枆量的40%,所以中國的食品通脹,很大機會是周期性,而非結構性。我們預期,中國整體的通脹率,或會在今年第二季升至6%後,便見頂回落。
現時投資中資股,其中一個最不明朗因素,是內地通脹到底會升多少,是否會引發宏觀調控。我們認為,今年是中國開展第十二個五年計劃的第一年,相信仍然傾向支持經濟以8%以上速度增長,相信當局會繼續推行調控通脹措施,但是現階段推出嚴厲宏調措施的機會不大。現時巿場普遍預期,中國或會在春節期間再次加息。
現時巿場對中國通脹問題,或有過份悲觀的情況。在通脹升溫下,中國有機會加快人民幣的升值步伐。近日美元兌人民幣,已經跌穿6.6水平,有機會在今年年底再下試6.25水平,預示着有5%潛在升值空間。花旗仍然對中資股維持看好的觀點,預料今年國企指數可望上試16000至17000水平。

張敏華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