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境小投資:人幣漸進改革 保經濟穩定 - 潘國光

大環境小投資:人幣漸進改革 保經濟穩定 - 潘國光

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去年12月升4.6%,全年升3.3%,以內地一年存款利率計算,實質負利率尚有至少半厘的空間,實際上內地加息步伐已落後於通脹步伐,因此估計未來6個月,人民銀行至少再加息兩至三次合共75基點。
內地通脹雖然部份是由內需主導,但另一部份卻是由入口商品價格推升,因此,除了有需要透過加息來壓抑非必需品的消費意欲,也需要同時透過貨幣升值或補貼來紓緩入口價格升勢,有必要時甚至要利用行政手段來打擊商品市場的炒作。估計年內人民幣會升值3%至5%,除非美滙於外圍突然加快貶值,否則中國還是會盡量採取穩定的人民幣升值步伐,以保經濟穩定。

中國正去美元化

中美在滙率問題上仍存在着嚴重分歧,特別是美國國會內要求加快人民幣升值的聲音越益增加。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早前表示,美元的儲備貨幣角色是「歷史遺留下來的產物」,引起了美歐對中國人民幣意圖坐大的批評。人民銀行副行長兼外管局局長易綱,其後發表文章討論加快滙管方式轉變,及深化滙管體制改革,當中暗示在「十二.五」期間,要達到「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目標,這與近期中國一連串開放人民幣資金流的舉動不謀而合。
無論是人民幣推行國際化、或可自由兌換、或以本幣作貿易結算、或較有彈性地升值等那一個舉動,都是關乎中國正全面加快進行「去美元化」的過程,當中目的是以防美元以至歐元於未來時間貶值壓力增加,將影響物價、貿易量、以至海外資產價格等的穩定性,而此等風險,某程度上已反映在過去一年大宗商品價格兌美元及歐元的升勢上。
上周CRB商品指數再次逼近兩年以來新高,其中多項商品及農產品價格都創出了近期新高,某程度上除了是基於氣候反常這因素,主因卻是繫於成熟國家貨幣貶值,以及大宗商品庫存量不足這兩大因素之上。筆者重申,年內以長線為投資取向的資金可逢低增持與天氣資源相關的項目,惟該等項目的波動性屬偏高,而且近日美國政府正意圖透過限制商品期貨市場的持倉量,以及多次提高孖展按金要求,來干預商品價格升勢,因此,筆者建議若於去年第四季中旬或之前已買進的投資者,可以考慮於現時的新高價水平附近獲利減持。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為壓通脹,內地或會透過貨幣升值來紓緩入口價格升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