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今年不再為銀行設借貸目標,冀銀行自律,可惜此良好意願落空,本月首20日,銀行在人行收緊銀根策略下仍「狂貸」逾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更誇張是銀行「缺錢」向人行繳交存款準備金。此刻市場突傳出人行重掌貨幣信貸總量調控大權。
金融海嘯後,中銀監一度負責調控與管理貨幣信貸總量。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按照人行與中銀監協商的意見,今年貨幣信貸總量調控由人行負責,中銀監主要從審慎監管角度予以支持和配合。
銀監退位主力監管
報道指,中銀監甘於做「配角」,是有助人行構建宏觀審慎的政策框架。據了解,人行於今年推出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措施,採用更市場化的手段調控貨幣信貸總量。按照人行與中銀監的分工,人行本身就擁有依法制訂和執行貨幣政策權力,中銀監主要是監管業務。
「一直以來,人行都有貨幣信貸總量調控的傳統。」今年人行召開的年度工作會議明確指,要把好流動性總閘門,引導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因此,新安排只是擺明車馬,人行會嚴管由銀行引發的流動性。
控制貨幣信貸規模抓住了把控流動性的關鍵點;而關注社會融資總額,則將焦點放在更為宏觀的角度,全盤考量上述問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今年貸款指標並沒有出台,就是要告訴投資者要充份關注社會融資總量這概念。
報道引述銀行業分析師說︰「實施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動態調整措施,成為人行調控貨幣信貸總量的重要抓手。」人行要銀行學習自律,否則會被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