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三大保險企業2010年保費收入相繼出爐,中國人壽(2628)實現保費收入3182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7.9%;中國平安(2318)為2265.63億元,增30.97%;中國太保(2601)為1435億元,以41%增長蟬聯第一位。但三大內險去年12月份保費收入增速卻明顯下降,國壽按年只增1.94%、平安人壽增11.07%,太保更負增長3.3%。
有說出現負增長是保險公司刻意壓低12月份增速,造就新年首10日的「開門紅」;亦有說去年11月中銀監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合規銷售與風險管理的通知》,引起行業震動,最大影響在於叫停銀保駐點銷售,及商業銀行每個經營網點只能與不超過3家保險公司合作。
新政甫出台,除了對銀行代理銷售管道依賴較小的平安人壽之外,國壽、太保壽險和新華人壽11月保費收入均出現按月負增長。其中正醞釀上市,而受制於償付準備金偏低之新華人壽,更大跌24%。
收緊銀行銷售管道打擊大
市場普遍看好保險股今年在加息周期中之表現,散戶至愛的國壽,雖貴為市佔率最高之內險股,但無論新業務價值及市佔率趨勢皆倒退;平保因有較高之新業務價值,備受資金眷顧,可惜近期亦因收購深發行及荷包水緊預期之困擾,股價難升。至於去年市場份額穩居壽險三甲之新華人壽,總規模保費已達826億元,按年增近50%,然而大部份增長來自銀保業務,銀行銷售管道政策收緊,對保費收入增長影響明顯。
窮則變變則通,保險公司惟有積極擴大銷售隊伍應對,但全國保險行銷人員去年中雖達302萬人之歷史新高,對保費收入的貢獻度卻降至5年新低,從05年的43.2%降至2010年上半年的28.83%。投資者不難從財報中發現,各大保險公司均出現代理人數下降,加緊培訓銷售人員以提升人均保費收入效率,或推行無責任底薪制甚至代理員工制,可能是為今權宜之計。
胡孟青
作者為獨立股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