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美國大賣廣告,欲提升形象。宣傳片策劃者透露,篩選廣告中那五十個中國公民和華人的原則,就是從他們身上都能看到「中國夢」。顯然要跟「美國夢」較量了。
美國夢的核心,非單單是成就,而是民主、自由、人權、法治、博愛等,沒有這些價值烘托,成就只是片面,追求夢想時更會成就人家的夢魘,例如收地搞地產發財,便製造原居民的夢魘。在美國,任何人都可以有任何夢想,像奧巴馬,是個長期受白人歧視的黑人,也當上總統,就被喻為典型的美國夢。在中國,一個維吾爾族人或一個藏人可以造這樣一個中國夢嗎?不,他只能實現「反革命煽動夢」。在這裏夢想政治改革或追求人權,下場就是秦城監獄或保外就醫。中國夢既受箝制,跟人家「美國夢」拼,立時拼出個東施效顰了。
在空凳前形象粉碎
有關中國形象,挪威已代中國向全世界賣了一個精采的廣告,主角名為劉曉波。何必花錢?還要找一百幾十個成就斐然的國內名人代言。在那張空凳前,甚麼卓越形象就得粉碎。
明星做錯事,第一時間要「雪藏」,誰會賣形象廣告企圖翻身?公然幹了歹事,賣多少廣告也洗脫不了壞印象,何況美國有言論自由,到處都可以找到中國的負面新聞。想洗脫壞形象?把劉曉波放了,將釋放的片段在美國播他十天半月,便行了。
葉秋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