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有雞味魚有魚味 - 林夕

雞有雞味魚有魚味 - 林夕

不知道究竟是哪位食家主持人,常常給坊間嘲笑:對着鏡頭,擺出一個表示很好吃滿足的表情後,說來說去,不離雞有雞味,魚有魚味。
很少看美食節目,所以也不知道較高明較專業的主持,啖過很有雞味的雞後,除了會說雞有雞味之外,還會補充甚麼,才堪稱食神。大概除了代觀眾試味,給食物打分數,還要講一下做那道菜的講究處,提高觀眾吃的常識、品位。食家能成神,一張嘴除了會吃,還要會說,說得剛吃飽的觀眾也覺得飢餓難捱。
可是味道,極好味道從來不落文字,味可道,乃尋常味道。給嘲笑那位主持,說罷菜有菜味,雞有雞味,魚有魚味之後,還要求他有何等描繪能力,竟能說出味道的真昧?
更何況,今時今日,基於眾所周知的理由,雞鴨豬牛蔬菜有原味,興奮感恩到欲辯忘言,乃人之常情。有一次在台灣吃了白斬雞與地瓜葉,同桌幾個港仔,像好不容易從牢獄放風一回似的,不約而同發出最直接的,近乎嗚咽的歌頌:「雞有雞味,菜有菜味」,然後已經無話可說。要是當時忽然有食客扮食神,說這雞應養到超過一百多天才給宰的,沒有受催促成長,那菜沒下過超額農藥,我想,大好良辰美食,反即時變得無趣。因為再講究下去,就得出今天香港農產品大都從內地入口,所以……的結論,怕會觸景傷情,一離台海無故味。
雞有雞味,魚有魚味,的確別有一番禪味,會吃的人都知道,能嚐到這點,已夫復何求,多着一字,都是多餘,多餘即生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