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培育氮肥業20強助龍頭中海化學、心連心併購

中央培育氮肥業20強
助龍頭中海化學、心連心併購

【本報訊】為解決產能過剩,配合農業發展,氮肥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擬透過重組合併,淘汰落後產能,目標之一是明顯提高產業集中度,大型氮肥企業產能比重佔80%以上,企業數量降至250家以下,並建成20家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氮肥企業集團。

在港上市的中海化學(3983)、心連心化肥(1866),以及內地雲天化、瀘天化、湖北宜化、魯西化工、華魯恒升等產能規模均達到百萬噸規模,行業排名前20,將直接受益於未來行業的整合。

鼓勵淘汰落後產能

據《中國證券報》引述權威人士透露,氮肥行業「十二.五」的發展規劃討論稿,近日下發給有關企業。討論稿中提出「十一.五」期間氮肥行業產能趨於過剩,行業經濟效益不理想。因此,「十二.五」期間行業要進行大整合,目的是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競爭力,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目前,成晉煤、湖北宜化、四川化工控股等17家集團佔總產能68%,與「十二.五」規劃提出的目標相比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根據規劃內容,將在兼併重組方面獲得政策支援的大型企業除龍頭企業,還包括能源企業和大型農資企業。規劃還建議,按「總量平衡、優化存量、節約能源」的原則,合成氨與尿素的准入條件從緊,其中尿素新增產能須建立在產能置換的基礎上。
據測算,到2015年氮肥需求總量為4350萬噸,按照90%的產能發揮計算,到2015年氮肥產能需達到4800萬噸,在供過於求情況下,有利企業間進行產能置換和淘汰落後產能。
09年,尿素產能達6600萬噸,2010至2015年還計劃有近1000萬噸新增產能。「十二.五」期間,能耗指標不達標、連續3年虧損且停產1年以上的產能需要退出。消息人士稱,中石化集團也計劃逐漸退出氮肥市場。到2010年底,300多萬噸落後產能已經退出。

增非無煙煤原料比重

建議提到,政府應通過調控,逐步實現「能源—氮肥—農業」產業鏈的平衡發展,提高產品的經濟效益,保護氮肥企業的生產積極性,確保農業用肥和糧食安全。
氮肥生產70%以煤為主,其中90%為無煙煤,造成無煙煤價高量緊的局面。「十二.五」期間氮肥企業將改變原料結構,煤頭企業增加非無煙煤的比重,採用加壓連續氣化技術的產能由現在的10%提高至25%,以無煙煤為原料的合成氨產能下降至55%。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合成氨產能維持在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