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天水圍被稱為「悲情城市」,是官商勾結的惡果。政府被踢爆發展天水圍時,與地產商簽訂備忘協議,限制區內的商業發展;該不平等規劃影響至今,區內街市幾乎全由領匯管理,商戶捱貴租,市民買貴餸。「北領匯、南長實」這是居民常用作形容天水圍被大集團壟斷的生活苦況。
據《南華早報》去年12月6日一篇題為「殖民地造就『悲情城市』(Colonialdealbuilt'CityofSadness')」的報道,港英政府1982年向一間名為Mightycity的發展商買回天水圍500公頃漁塘和農地,然後共同發展,並簽訂備忘協議,指政府物業內的商業項目不能影響發展商的商業營運。後來長實集團增持Mightycity股權,並於區內興建首個私人屋苑嘉湖山莊。
官商勾結規劃悲情城市
「悲情城市係規劃出嚟!」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張超雄指出,政府於1988年曾計劃於天水圍興建街市,但遭發展商否決,無疑是官商勾結,排拒外來競爭,助長大集團壟斷。政府雖指有關協議於2002年取消,但他指天水圍的規劃早於1998年落實,如政府一直不肯引進食環署管轄的街市,也多次否決發展露天市集等,「今日嘅荒謬係政府一手造出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