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13人染末日惡菌4人曾在外地入院

公院13人染末日惡菌
4人曾在外地入院

【本報訊】末日惡菌陸續殺到,公立醫院去年共有13名病人,證實感染與末日惡菌NDM-1屬同一家族的細菌,當中4人曾在外地入院,但其中一名24歲青年無外遊紀錄,卻曾到有接收帶菌病人的公立醫院求醫,疑間接於院內感染超級抗藥能力的細菌。醫管局為減低爆發惡菌的危機,上月起主動替在外地曾入院的公院病人抽取樣本,以確定是否帶菌。
根據醫管局數字,去年公立醫院內帶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MRSA)或多種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MDRA)的樣本比率,都較前年減少,但帶有抗萬古霉素腸道鏈球菌(VRE)或抗碳青霉烯腸道桿菌(CRE)的樣本比率,都較前年上升,其中證實感染CRE的個案去年更有13宗。

大部份病人只帶菌

13宗個案中,4人曾於外地入住醫院,當中1人感染末日惡菌NDM-1,其餘3人感染肺炎克雷伯桿菌(KPC),包括一名66歲曾在內地入院的男子;但另有一名24歲青年感染有碳青霉烯酶基因的KPC菌,他並無外遊紀錄,因腹痛先後到三間公院求醫,其中一間公院曾接收帶有KPC的病人,估計他在院內間接感染。其餘個案則感染如有IMP抗藥性基因的細菌。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表示,本地醫院偶然也會發現無外遊卻帶有CRE的個案,「例如本身用好多抗生素嘅病人」,大部份公院會抽取病人樣本進行監測,倘發現有人帶菌便會隔離,故在公院感染CRE風險並非很高,大部份病人也只是帶菌,並無病發,「除非細菌經插喉或傷口等入血,先會有發高燒、休克等病徵」。

外地傳入惡菌增加

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曾艾壯認同,外地傳入惡菌的個案較去年增加,但上述4宗外地感染個案無人死亡;為預防惡菌於公院爆發,醫管局自上月起主動替曾在外地入院的公院病人抽樣本,以確定是否帶菌,至驗出4人,包括上述的NDM-1個案和兩宗KPC個案,餘下一宗為前日才證實感染一種名為VIM的細菌個案。曾估計,公院每個聯網每月有數十名曾在外地入院的病人求醫,每次抽樣本化驗至少兩日才有結果。
濫用抗生素是造成細菌抗藥的原因。公院去年曾用的「重炮」抗生素平均劑量,較08年時增加5%,更較07年時增加8.8%,其中內科、外科和深切治療部增幅最大。曾說,大部份抗生素處方用得合適,但有一成個案毋須動用「重炮」抗生素,應作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