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什麼樂壇頒獎禮越來越乏味,既無實力競爭,更欠意外驚喜,都是一早經過計算,背後揸fit人分配好,當中有何權力鬥爭畀面交易?不言而喻。只天真爛漫的小妹妹fans才亢奮莫名。
正因唱得好的歌手沒份競賽,連撐場也不必了,關上門私家派對,愛獎誰便獎誰。如司儀抵死道:
「公司的努力有目共睹。」
觀眾日漸聰明,不當一回事。最怕見到歌手明明早知結果,臨場「扮緊張」,聞訊「扮驚喜」,上台又「扮激動」的戲場,還有「扮語無倫次不知說什麼好」,比平日演技更精采,亦算十分乖巧,配合氣氛。若見某些獎項爆冷,全場愕然鴉雀無聲,便知幕後老細多費勁了。
觀眾和網民的反應,會顯示賽果公信力。又如何?不過是個商業節目。一直以來都有講數傳統,並非今日始。任何人為的頒獎禮都一樣,參與者遵從遊戲規則吧。
引用京官上身為討好特首選委會成員的唐唐發言:「要有包容的胸襟,妥協是民主的產物。別不問青紅皂白,就指官商勾結……」──同理,誰不服好易車毀人亡。仍端此飯碗者,當然無奈噤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