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成思危表示,人民幣將會逐步走向完全自由兌換,但要看時機及具可控性。人民幣自由兌換沒有時間表,否則會引來衝擊。
他建議可以逐步增加人民幣靈活性,設立一個目標區間,讓人民幣滙率按市場需求自由浮動,並逐步將區間擴闊。其實,人民幣自由兌換是否有時間表,熱錢從未因此而調整炒買人民幣策略。
成思危促添靈活性
中央為應對金融海嘯而推出的刺激經濟措施,成思危認為是救了經濟,但亦炒熱了股樓。成思危又指,中央為應對金融海嘯而推出的刺激經濟措施,為中國保持較高速經濟增長,0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為9.2%,否則他估計只能有2.4%的增速,而且於期內會失去853萬工作崗位。
然而刺激措施的後遺症於2010年開始浮現,他估計09年有2.5萬億元人民幣銀行貸款,流入了房地產市場,並促使樓價上升;而至09年底共有7700億元人民幣銀行貸款流入股市,這亦促使上證綜指由09年初約1600點升至09年底的逾3000點。
貨幣過剩地方債急升
第二個後遺症是貨幣供應量過剩,因而導致地方債務上升,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資產泡沫,以及通脹問題。
他指期間地方政府成立了8000個投資平台,09年銀行3.7萬億元人民幣貸款是貸給地方政府,截至2010年6月地方政府債務總額達7.66萬億元人民幣,而據審計處統計,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政府的財政能力不能償付其債務。
另一後遺症是造成產能過剩,製造環境污染問題;內地24個工業行業,有21個出現產能過剩,單是鋼鐵便有2億噸過剩情況,涉及1萬億元的投資原本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現在變為成本。此外,期內亦造成1469項環境污染項目。
至於美元,成思危指,美元短期內仍是主要環球儲備貨幣,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仍有很長時間;但中國已在分散外滙儲備投資,包括參與投資歐洲債券,以及鼓勵企業對外直接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