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中毒 68%原因是自殺

少女中毒 68%原因是自殺

【本報訊】香港中毒諮詢中心進行本港首個兒童中毒流行病學研究,發現三年內有223名15至17歲少女中毒,當中約68%人因燒炭及服藥等自殺,是最普遍的中毒原因。幼童則主要是將藥當糖食而中毒,亦有一名11個月大男嬰被餵過量嗎啡類止痛劑而中毒。專家表示,自殺個案反映青少年人受不同問題困擾,社會對他們支援未必足夠。
香港中毒諮詢中心與瑪麗醫院分析05年7月至08年6月,該中心接獲的1,002宗18歲以下兒童中毒個案;當中35%屬1至3歲,其中64%是男童。15至17歲青少年佔31%(310人),當中72%(223人)是女孩。
研究發現,53%兒童因意外誤服藥而中毒,其次是自殺、濫藥、治療過程出錯包括病人不小心服藥過量。15至17歲青少年最主要中毒原因是自殺,約62%;當中約152人是女童,佔該年齡組別女童約68%。1至3歲幼童約91%因意外誤服藥物,如將藥當糖食而中毒。

主要服食止痛藥自殺

研究又指,有22名病人要接受深切治療。當中8人屬燒炭及服藥自殺,10人意外服藥,年紀最小只有一個月大,兩人屬濫藥;有兩名幼童因治療過程出錯,包括一名只有11個月大男嬰,疑被餵服過量嗎啡類止痛劑;另一名1歲大男嬰,則疑被餵服過量草藥。患者中有三人死亡,其中兩人與中毒無關,另一名少女因濫用「Fing頭丸」及其他藥而死亡。
香港中毒諮詢中心顧問醫生謝萬里表示,青少年主要服食止痛藥自殺,有人聲稱服食10多粒止痛藥。最普遍令人中毒的藥物是鎮痛劑,主要因該藥並非處方藥物,市民容易在市面買到。
中毒諮詢中心主管劉飛龍表示,有少女因貪靚服食過量減肥藥而中毒,青少年自殺則反映他們用消極方法面對困擾,社會支援亦未必足夠。當兒童1至3歲「識行識走」時,會將隨手拿到的藥物放入口,部份藥物如降血壓藥,一粒已可致命,家長必須將藥物放在兒童不能接觸地方,切勿用汽水樽等存放藥物或家居用品,以免兒童混淆而飲用。

2005至08年本港兒童中毒原因

意外誤服藥
人數:532
百分比:53.1%

自殺
人數:278
百分比:27.7%

濫藥
人數:82
百分比:8.2%

治療過程出錯如醫生開錯藥或兒童被餵服過量藥
人數:65
百分比:6.5%

涉及與毒品有關罪行
人數:7
百分比:0.7%

其他
人數:38
百分比:3.8%

總數
人數:1,002
百分比:100%

資料來源:《香港兒科醫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