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世界:寡廉鮮恥的政治指控 - 柯翰默

美國與世界:寡廉鮮恥的政治指控 - 柯翰默

罪狀:亞利桑那州發生的圖森大屠殺,是阿拉斯加前州長佩林、茶黨,以及自由派所厭惡的林林總總事物所促成「憎恨氛圍」的結果。
判決:美國政治論述中,罕有如此寡廉鮮恥又毫無根據的指控。
就殺手而言,洛克耐爾不算是沉默寡言。但在他所有書寫、貼文、短片裏的狂言妄語中,沒有一項提及這些假定的謀殺幫兇。
儘管克魯明、《紐約時報》與其他激進黨派分子熱衷於提供驅使洛克耐爾走上暴力之途的原因,可是沒有證據顯示他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
憎恨氛圍?這個人根本活在他自己的世界。教過他哲學的老師說:「他的思想跟我們世界裏的事物沒有關連。」同學亞里說:「他跟現實嚴重脫節。」「你知道的,這就像是你跟精神病患者說話,他們根本沒在聽。」
《華爾街日報》報道,一名高中同窗形容,他的狂言妄語往往穿插着「令人不安、沉默的冗長恍神」。他的寫作毫不連貫,夾雜着只有他自己才明瞭的命理之說,他沉迷於美其名是「有意識地做夢」,實際上根本就是幻覺。
這不是政治行為,而是臨床思考障礙的症狀,各種想法彼此不相關、不連貫、虛妄,與現實脫節。
這些都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典型標誌,而且是危險的患者。一名女同學覺得他的精神狀態令人恐懼,甚至在給朋友和家人電郵中提及,預期他會犯下大屠殺。她上課時「我會坐在門邊,包包不離身」,以便槍聲一響就能迅速逃跑。
此外,現有證據顯示,洛克耐爾盯上眾議員吉福茲的時間點,至少可以追溯回至二○○七年;當年他參加她的選民見面活動,自覺受到對方藐視。
最後,針對佩林等人使用隱喻煽動暴力行為的指控更是荒謬。每個人做政治論述時都免不了以戰爭做比喻,事實上,選舉競賽的基本字彙「選戰」就是挪用戰爭術語。
奧巴馬首位幕僚長伊曼紐的個人簡介提及,他曾送過一條死魚給令他不滿的民調專家;這個做法包含了謀殺意含,卻被視為他創意十足的例子。
伊曼紐的仿黑手黨手法創造了政治暴力的氛圍嗎?這種問題荒謬至極,當然假若你是《紐約時報》,上述名字被換成佩林,那又另當別論。
洛克耐爾幻覺的起源很明顯,就是精神疾病;那克魯明的幻覺起源又是甚麼?

柯翰默CharlesKrauthammer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