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四個星期日的村代表選舉本月展開,多條村落都有新人參選「起義」。選情激烈,選舉安排卻烏煙瘴氣。本報發現,部份村落有大批選民的登記地址籠統、可疑,簡陋到只得「香港」兩字也可蒙混過關。有前村代表竟可將原居民身份「轉會」到另一條鄉村;也有偏僻村落突然冒出逾百名新原居民。官鄉勾結監察連線批評,上述糊塗賬凸顯部門監察不力。 記者:雷子樂
新圍村
選民亂填籠統地址
新界人的民主路崎嶇不平。政府03年推行「雙村長制」,「原居民代表」處理村內原居民的傳統權益等事務、「居民代表」負責日常村務。民政事務總署資料顯示,要成為居民代表選舉的選民,必須在村內住滿三年。選民的「主要住址」,須填報唯一或主要的家居地址。
不過,本報抽查元朗新田鄉的選民登記冊,發現最少三個選區,出現大量問題地址。新田鄉有3,494名登記選民,其中新圍(一)選區有249名選民,當中最少十名村民在「主要住址」上只填上「元朗新圍村」。攸潭美(一)、攸潭美(二)兩選區共有855名選民,最少35名選民只填上攸潭美西區、南區之類的籠統地址,但都可如常投票。
在其他村也有類似情況。沙頭角區鹿頸的登記冊上,有原居民選民的住址只寫上「香港」兩字。而北區則有選民在登記冊報稱居於29樓,有該村參選人直言:「鄉村會有29樓?呢位選民個名,我哋從未聽過。」
地址不詳 候選人難宣傳
地址資料籠統,惹來種票疑雲。民政事務總署發言人解釋,新界偶有村屋沒有門牌,以新圍村、攸潭美為例,職員已個別與這些選民聯絡,確定他們主要居所是在村內,有關選民亦有提供通訊地址,以作聯絡。至於原居民代表選舉的選民登記申請,法例無作出居住地的要求。不過,新圍(一)其中一名居民代表參選人周振勤表示,選民地址不明確,候選人無法接觸他們作宣傳,「我問過民政署,點解呢啲地址冇門牌,我點寄嘢畀佢哋?啲職員唔理我,點叫公平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