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透視:中國讓人民幣起飛 - 郭小民

國策透視:中國讓人民幣起飛 - 郭小民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啟程訪美前夕,軍事上,中國向全人類展示了殲20戰機試飛成功;經濟上,允許人民幣境外直接投資,加快人民幣國際化,同時為內地過剩流動性減壓。人民幣直接投資固然有一箭雙鵰之效,更重要是為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裝上了超級引擎,加速資本賬開放與人民幣自由兌換。

內地加速開放資本賬

打從人行行長周小川09年3月,提及應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pecialDrawingRights,簡稱SDR),同時拋出建立一個超主權貨幣替代美元的高調訊號,旋即引起國際對中國貨幣政策可能出現巨變的猜測,外界已認定中國在世界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野心超然。言論一出,老外亦為周小川冠上「人民幣先生」的稱號。
上月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完成對SDR一籃子貨幣的5年期例行審查。IMF稱,雖然曾考慮將人民幣納入SDR的貨幣籃子中,但因人民幣的自由兌換程度,無法達到IMF的標準,所以最終未能入選。不過,IMF對貨幣籃子權重進行調整,其中美元和日圓的權重將下降;歐元和英鎊的權重將上升。新權重今年元旦起生效。
小民認為,IMF已給中國面子。事實上,中國作為美國最大債權國,美元「動不得」,現階段,上策就是讓人民幣「自由」吧!
從內地近期連串動作,如逐步加大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讓善炒賣的溫州人「資金自由行」,企業可用人民幣直接投資等,中國為開放資本賬之心不言而喻。當然,中國有此信心,亦要有「外合」。
近者有世界銀行發人民幣債券,具濃厚官方背景的中國銀行在紐約經營人民幣業務,遠者要說自09年起,花旗銀行已自行推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跟隨者還有渣打與東亞。

人幣自由兌換商機無限

其實,令中國急速「洩洪」(讓人民幣走出去),另一底蘊是2.79萬億美元外滙儲備(截至去年底),外滙佔款佔內地基礎貨幣投放比例不斷攀升,使人行貨幣投放的主動權受到極大影響。
翻閱資料,去年7月新增外滙佔款逾1709億元(人民幣.下同),環比增加538億元,增幅46%。三個月後(即10月)數據高逾5190億元,創出30個月以來的新高,環比大增79.3%。如何釋放巨額外滙佔款,頓成迫在眉睫要解決的問題。
面對內外新形勢,人民幣自由兌換歷程肯定大為縮短,香港在其中更要捉緊每一商機,食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