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美國經濟雖然表現平穩,但距離復蘇之路尚遠,歐元區亦受新一輪歐債危機拖累,滙控(005)旗下滙豐集團首席經濟師簡世勳表示,金融風暴不但引發短期貨幣及債務危機,更啟動環球經濟秩序的重整,隨着歐美等已發展市場,在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佔比不斷下降,未來10至20年,無論美元或歐元,市場將逐步放棄兩者作為儲備貨幣,並尋求以崛起的經濟大國幣種代替。
無疑中國是最有可能取代歐美貨幣地位的新選擇,但他強調,人民幣要成為國際儲備貨幣,路途仍然漫長,首先是成為自由兌換貨幣,現階段無法估計,按歷史經驗,發展過程若太快,或會引起金融市場混亂。
趨棄美元作儲備貨幣
華府藉「印銀紙」的第二輪量化寬鬆措施(QE2),拯救本身經濟危機,但他指出,QE2令資金氾濫,商品價格持續飆升,預期未來趨勢只會繼續上揚,一則是新興市場對黃金資源等商品,遠較已發展國家有殷切需求;其次QE2規模史無前例,成敗難料,在抵禦風險下,投資者會購入貴金屬等商品抗衡。
簡世勳說,若核心通脹無起色,零息局面不變,失業率仍然在現水平上落徘徊,則華府可能要進一步加大QE2力度,現階段難估計是否需要推出QE3,或改變QE2已公佈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