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欲以數千萬美元,準備在西方媒體大做廣告,並欽定一批中國名人,為營造國家形象賣力。中國錢多了,做一點廣告本無可厚非,然而主其事者不明白,在現代社會廣告雖然重要,還有一樣更重要的,叫做口碑。
做廣告要錢,口碑是不用錢的,廣告是強加的、洗腦式的,口碑是口舌相傳、發乎內心的。哪一種宣傳更有效不言而喻。找一批中國名人為中國政府唱好,任何人都明白那是廣告,外國人要不要聽你那一套,則由不得你。
劉曉波風波破壞形象
一個政府在世界各國人民心目中,是好是不好,每天都擺在人家面前,各種各樣的社會負面新聞、政府官員的貪腐醜態、政府與時代潮流背道而馳的殘民政策、社會惡質化的普遍現象,隨時都讓人家看在眼裏。
你做一百次廣告,都不能抵銷一次劉曉波得獎風波的影響。一個政府把得諾貝爾獎的人關在牢裏,不讓他出去領獎,把他太太家人都隔離,不讓外界接觸,派出外交人員對外國政府指手劃腳,早把這個政府的真面目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給世人留下惡劣印象。
一個人的形象是以他的言行舉止來打造的,不是以他到處討好賣口乖來打造的。同樣的,一個政府、一個國家的形象,也不是靠賣廣告來打造的,是靠這個政府的意識形態、內外政策來打造的。政府有德行得民心,形象自然正面;政府失道寡助、蠻橫低劣,做再多廣告也是枉然。
設想一下,要是劉曉波得獎,中共即時順應民心,釋放劉曉波,而且容許他帶太太去挪威領獎,那在各國人眼裏,是一次何等強大的宣傳攻勢,在西方世界口舌相傳,人人見面都會說起這件事,對中國政府豎起大拇指。這種正面的宣傳效果,別說幾千萬美金,即使更多的錢都買不回來。
正如在香港電視台播千百次國歌,都不能讓香港人更愛國一樣,到西方國家去做廣告,也不能讓人家對你有更多好感。當中國真正與世界接軌、實現普世價值,屆時誰都會發自內心讚美,說:中國,你是好樣的!
顧鴻飛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