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子彈飛》好看嗎?好看。絕頂嗎?絕不。
香港就是這個樣子,有點人說好,就捧,一捧,就一窩瘋。想要求獨立思想個性品味,有點難。
姜文說「如果拍《太陽》(照常升起)的時候,他們跟我說『很棒』,今天他批評我這片子,很好!」,那我就不客氣亂說一下了。
聽其言、觀其片,如果說馮小剛是中國導演中最有商業頭腦的,姜文則是當中最有頭腦的,而且姜文有種!起碼,迄今,姜文不像那些拍中國傷痕起家名成利就的第五代中國導演(《孩子王》去《無極》了,秋菊不打官司變成片末打上「秦始王建長城,護國護民」的《英雄》了),不顧身世走去拍一些令自己尷尬令中國電影尷尬的鉅資「傑作」,或好大喜功或歌功頌德或「暴發賣弄」二流視覺特技,不是chok河蟹就是chok盛世,非常倒胃。姜文來一套《讓子彈飛》大概是要示範,拍令票房火起來的電影,他懂,尤其在《太陽照常升起》之後,上次不叫座不過是一次任性,老子不是掙不了錢。但要一直「站着」拍電影,最好不要連續兩次票房凋零,那會增加自己有一天「跪着要飯」的風險。你說他曲高和寡,今次就皆大歡喜,市場的遊戲,一是不玩,一玩就大玩特玩,給你三個影帝,賺話題賺聲勢,基本上已經封了蝕本門。
一大堆解讀,越拆解越過癮,真有那麼多符號嗎,連姜文都說解碼之中「有兩成有點飛」,即離譜了。但這個都不重要,難得熱鬧。我常說最賣座的商業片,除了娛樂性強,必定要「足夠的言之有物」,他懂,不必多,不用深,但要足夠的份量和劑量壓場,也令看的人覺得自己有品味,捧的人覺得自己有識見,那捧人,就是捧自己了。《讓子彈飛》是好,不是高,但姜文要的不是高,高,《太陽照常升起》夠高了。佈局匪賊騙子惡霸,三角分立卻說不上各據一方,遠不是魏蜀吳式三分天下,騙子葛優在棋局中早就出局,既無爭雄之勢之能,連在兩雄相爭時做出關鍵性傾斜令任何一方勝的影響力都欠奉,是潤滑劑,多過主零件,他騎牆,但大家不緊張他最後如何押注;惡霸,也一直不見得是土匪對手,這台戲結局早寫在前頭。至於官商勾結,貪污斂財,官商是賊,盜反是俠,綠林好漢由《水滸傳》到《羅賓漢》中外多的是,甚至「六」爺被「四」郎害死要報仇、「馬」拉的「列」車人仰馬翻、共產黨式山賊英雄擊倒國民黨格局的土豪,簡單的文字遊戲和政治寄寓,沒風險也不辛辣,但敢公開說一些令人會心的話,和阿諛媚權一眾劃清界線,賺了腰骨,未算風骨。假師爺、假死、假官、假黃四郎等無疑發揮國產造假萬歲。但發哥去荷里活之後已無進步,在姜文手上也一樣,雖說荒誕劇可演得caricature一點,但《蝙蝠俠》是漫畫,HeathLedger演的小丑充滿肌理和人味。人人談論的《鴻門宴》糾纏得太冗長,飲譽國際的名導MichaelHaneke說「每場戲他都等到最遲才進去,最早就要走」,那才精煉經濟。
票房上、政治上、諷刺上、腰骨上,《讓子彈飛》都很安全,是拍給全球華人的肚臍看的,那個孔洞姜文搓得很過癮,沒有出人意表,都在意料之內,是好,不是高。
(筆者按:內地稱安全套為保險套,更中的,本片,很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