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為中國「十二.五」規劃(2011至2015年的第12個五年計劃)開局之年,有關規劃草案乃中國每5年發展最重要的指導綱領,將影響經濟走向和投資機遇。
過去「十一.五」規劃(2006至2010年)期間,中國經濟取得實質性進展,09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2.52萬元(人民幣.下同),和2010年1.93萬元的目標相比,可說是提早達標。期內經濟雖快速增長,但依賴投資與出口,內需消費比重過低,而貧富、城鄉、沿海內陸的差距均擴大,面對環境污染挑戰,在節能減排的目標亦有待努力,令「十二.五」規劃肩負承先啟後使命。
投資思路離不開國策
對投資者而言,未來的投資要訣和思路離不開相關政策。「十二.五」規劃主軸為加速經濟方式轉型,並從調整國民收入分配、加快推進城鎮化等幾方面着手,展開經濟體制改革。同時會加速推動城鎮化、帶動保障性住房、城際鐵路、城市地鐵的興建,並發展新興七大戰略性產業,主要環繞科技、環保、醫療三大主軸。
「十二.五」其中一個主要目標,是人均收入增幅須與GDP看齊。這無可避免會帶動內部需求,有助促進中國由外貿推動經濟逐步轉型至由內需帶動。2010年第三季,內地城市人均消費已升約9%至9941元,消費行業將會成為贏家之一。
中央另一個優先考慮,是將經濟發展焦點模式集中在創新和高增值。因此會推出政策以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如環保、新能源、資訊科技和高端裝備製造,同時繼續將發展重心逐步移向內陸中西部地區,以促進區域財富協調發展。
吼基建、中西部股份
城市化進程將會加快,刺激水泥、原材料如鋼鐵等需求,亦成為拉動消費的主要力量,故基建相關板塊及在中西部擴展業務的企業潛在回報吸引。
隨着人均所得提高、產業結構升級,GDP增速將會降低。預計「十二.五」期間,每年經濟增長率將比「十一.五」降低1至2%,呈現台階式下移。根據IMF數字,未來3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維持9.5至9.6%。不過,因人均所得持續成長,且經濟增長品質(環保、所得分配、人民福利)將改善,故未來經濟增長將從單純注重「量」的擴充,進步到「質」的提升。
德盛安聯資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