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Edison:細粒唔蝕底

特稿
Edison:細粒唔蝕底

本地甲組聯賽不同年代都有矮細的球員冒起,像7、80年代的劉榮業及陳發枝,縱使不高大,但踢法極靈巧,加上技術出色,繼而成為本地星級球員;近年港甲亦有不少矮仔成功上位,包括南華僅存的青訓產品,有屯門Edison之稱的郭建邦。
近年港甲有不少矮仔能成一線球員,像傑志便有盧均宜、林嘉緯、蘇來強及朱兆基等,身高全部不超過1米75,而效力南華的左中場郭建邦身高只得1米68,惟陣上從來無懼高過他一個頭的外援。Edison表示,足球是有身體接觸的運動,身形較矮多少也會輸蝕,但矮仔都有好處:「由細到大也不高,這點自己都沒辦法,踢波惟有靠速度及身位補救,當然還要懂用腦去踢。」
去年曾到熱刺學法的郭建邦表示,由於身高的限制,便只靠其他補救:「我出名爛打,唔怕撞,就算早前在友賽對完全唔同級數的巴拉圭都唔縮亦唔驚。當然,球員高也有好處,但未必可成為好全面的球員,因為高人因重心高,轉身自然慢,反而矮細的起動快,所以細粒未必好蝕底。」
本地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