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八十年歷史的一級歷史建築物雷生春正式啟動活化項目,浸會大學會將雷生春活化成中醫藥保健中心「雷生春堂」。活化計劃除了保留建築物的大部份,盡量恢復原貌特色,又會每周至少推一天中醫義診,免收病人診金,也會考慮免收低收入及綜援人士藥費。
負責活化雷生春的浸會大學昨日正式啟動項目,預料明年4月開始營運。活化後的雷生春會變身為浸大中醫藥學院中醫藥保健中心「雷生春堂」,提供中醫藥服務,並設歷史展覽廳及中草藥園圃,也會着重修復及保留原有建築特色,包括保留地板、門窗及外觀;為減低噪音,每層騎樓會安裝強化玻璃,後院則加裝升降機及樓梯。
低下層或免收診金
中醫藥學院院長劉良指,雷氏家族捐贈雷生春時,曾要求保留整幢建築物及繼續造福社會,故現考慮為低收入及綜援人士提供免收診金服務,初步構思每逢周六作義診,也會免收部份欠缺經濟能力人士的藥費,一般市民則會收取100多至300多元診金。此外,項目落成後每天將舉辦至少兩個免費導賞團參觀建築物,每團約22人。
於1931年落成的雷生春座落於荔枝角道119號,是九巴創辦人雷亮的自置物業,至2000年時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物,03年雷氏家族決定將整幢樓宇捐出,交由政府負責活化,浸大於前年獲遴選為活化項目負責機構,估計總建設成本需2,66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