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影話:《機密邂逅》好導演掉進商業泥淖

蘋影話:《機密邂逅》好導演掉進商業泥淖

杜能斯馬克的處男作《竊聽者》,幾乎是一齣偉大的電影。前東德共產黨官員,通過竊聽器材秘密監控文藝工作者的劣行,是所有社會主義獨裁政府的真實寫照。既是牛津大學高材生,又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金像獎,從姓氏看來祖輩應是貴族,在荷李活拍國際片,自是水到渠成。

從外景地來看,本片仍是歐洲片,在巴黎、威尼斯拍實景,好食好住。可惜,一沾上銅臭,創意、野心、風格盡失。找一個德國導演去重拍一齣不算出色的法國片,相信是荷李活大亨的主意。杜能斯馬克對竊聽和秘密監控這個課題,似乎情有獨鍾。或許他對這些現代科技描寫得太過仔細,導致劇情不夠緊張,氣氛又不夠浪漫,兩頭唔到岸。
影片最大的問題是,尊尼狄普的真正身份曝光後,觀眾(例如我)就會在腦海中回帶,重新檢視看過的劇情。這時,你會發覺頗多漏洞和巧合。對這齣商業娛樂片,我雖不至於失望;但對拍過《竊聽者》的導演而言,我感到是一種浪費。
撰文:黃國兆